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式腐敗嚴重 貪婪製造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5-17 10:37:31  


 
   實際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國際金融市場缺乏監管,毫無道德約束的國際金融大鱷興風作浪,大發橫財。現在回頭看來,如果當時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接受教訓,今天美國的金融危機也許可以避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天比亞洲金融危機嚴重百倍的全球金融危機,卻源於美國。這場危機,是對信奉市場原教旨主義和民主原教旨主義者的懲罰。

  美式腐敗比較隱蔽、文明和道貌岸然,但它的本質仍然與傳統腐敗一樣,即貪婪。與傳統腐敗赤裸裸的權錢交易不同,美式腐敗具有高度欺詐性。華爾街投行操縱金融槓桿包裝各種衍生金融產品,只要產品可以上市並能騙人就行。此外,華爾街投行的舞弊行為和劣質金融產品,被評級機構評為A級金融產品,再推銷給各國投資者。華爾街投行和評級機構逃避法律責任的詭詐行銷手段,使受害者傾家蕩產。美式“利潤歸自己,代價歸全球”的貪婪,忘了基本戒律而導致全球金融危機。 

          中國模式成功抵禦衝擊

  美式腐敗,使美國公眾乃至全球公眾對美國的體制產生了信心危機。相反,被西方主流學者和媒體認為是“存在嚴重腐敗”的中國,在金融海嘯中的“中國模式”,卻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摸索出了一條自己走向現代化的路徑。中國保持了穩定,大部分人的生活水準有了顯著提高,還成功地減緩了1997亞洲金融危機和這場金融海嘯的衝擊,這就是“中國模式”成功的證明。美國《新聞周刊》認為,中國是“惟一一個沒有出現信貸危機或信任危機的大國”。有些西方國家呼籲中國“承擔更多責任”,把他們從金融危機的泥淖中挽救出來。由此,不禁想起西方學者和媒體對中國前倨後恭的態度,不少西方學者曾熱衷於討論中國奇跡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崩塌的神話,“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腐敗論”一度甚囂塵上。

  但是,對於“中國模式”來說,無論是捧殺,還是棒殺,都有失公允。“中國模式”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完美,也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麼糟糕。比如,如何遏制愈演愈烈的腐敗,如何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如何加快推進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讓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如何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都有待解決。《人民論壇》雜誌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有74.56%的受調查者認為,金融危機是對“中國模式”的一次檢驗,也是一次轉型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