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信貸微調 一個複雜的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09-06-27 11:02:37  


中小企業在信貸洪流中處於弱勢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訊/近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監局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緊急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對銀行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進行窗口指導,特別要求商業銀行嚴格控制貸款流向,商業銀行貸款發放必須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確保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

  東方早報發表財經評論員林之源文章表示,相比較前期寬鬆的資金供給,這一政策無疑短期會對股市走勢存在打壓性作用。從長期看,對銀行股而言,嚴格的信貸質量把關有利於其減少呆壞賬的堆積,優化其財務報表,為其股價表現提供長期支撐。對房市而言,部分購房潮會降溫,價格會在一定程度上回落。於長期經濟健康而言,這種權衡式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會部分考驗微觀經濟的反應能力,每個經濟組織,從不同規模的企業到政府和銀行,都必須隨時根據政策變動調整自我,以適應新的宏觀經濟環境變化。銀監會的此次出擊實際上是考慮了銀行對於宏觀政策的理性預期,根據銀行自身的業務習慣(月末衝貸款)選擇了出擊時間,良好地把握了時間關口。

  文章指出,從中國經濟走勢上看,這一管制性通知的出現不是偶然。早在國家出台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時候,就有部分人開始擔心銀行過量放貸會在一定程度上侵蝕前期銀行改革的成果。因為大量放貸往往降低放貸質量,進而造成呆賬壞賬增長,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形成損傷。近期工行試圖大幅提高各種收費,不能說沒有通過收費增長來對衝潛在呆壞賬的意圖。總之,目標在於推動經濟增長的信貸放鬆,是以國家金融體系質量降低為成本的。這就意味著,當刺激經濟增長這一目標顯得不那麼迫切的時候,信貸放鬆這一工具就會受到管制,避免其潛在負作用進一步放大。

  另外,由於國家銀行機制的設置等諸多原因,銀行對於放貸資金的真正流向缺乏透明的把握。而資本的先天短期逐利性容易讓原本計劃用於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信貸額度通過種種操作最終流向股票和地產等投機性市場。其負面效果在於,一方面,原本可以用來促進經濟增長的部分資金沒有起到實質性效果,財政刺激計劃被打了折扣。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虛假回暖,形成資產泡沫下的過度投機,影響國家穩定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宏觀局面。因此,對部分信貸資金的錯誤流向必須予以堵截和糾偏,以完善財政刺激計劃的執行流程,提高信貸資金對於實體經濟的刺激效率,最終把納稅人的錢花在刀刃上。

  文章認為,結合當前諸多經濟數據,國家將信貸的考量指標從規模和速度轉向銀行自身的風險控制與信貸質量,說明國家在經濟刺激與金融體系健康穩定的權衡中逐漸向後者轉移。有觀點認為,信貸刺激不會出現根本轉向,因為後續性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地方財政資金短缺等仍然需要信貸輸血。這實際上低估了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多元目標性。後者的內容是,國家必須在經濟增長、金融體系穩定性和通脹等經濟評價指標之間權衡考慮,並力圖選取最優組合。而目前資本市場與房市的走向均表明,中國需要將部分政策放在對後期通脹的防禦上。這一擔心必然會反映到經濟政策上。何況,部分經濟數據顯示前期的財政刺激效果已逐漸顯現,繼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或造成後期另一波產能過剩,為避免這一不利格局,在當前對信貸諸多項目進行嚴格審核,切實控制信貸資金的流向無疑是防患於未然的舉措。

  此外,信貸資金的核心目標是刺激經濟,而從諸多信貸數據上看,能夠大量吸收失業人口的中小企業卻在信貸洪流中成為弱勢群體,沒有受到應有的照顧。從信貸資金的分配角度看,其過於著重政府項目或者國有企業項目,也是其經濟刺激效率過低的一個影響因素。此次通過控制信貸對房市和股市的流向,不妨借機重新擬定切實可行的相當規模的中小企業信貸扶植措施,將相關制度寫入信貸指導性文本,讓更多中小企業從財政刺激性政策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