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議會文化 莫成“鮑魚之肆”

http://www.CRNTT.com   2009-07-16 11:51:21  


香港立法會議事行爲有惡質化傾向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訊/香港資深評論員薄夫林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香港議會文化何去何從?”作者表示:“歷史經驗證明,一種錯誤的傾向在初起狀態時解決起來比較容易,等到成了一種常態、人們見怪不怪的時候再來解決,就會困難得多。‘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君不見,反對派其他議員起初對社民連議員的行為多不贊成,現在異口同聲說要‘包容’”。作者問:是不是要等到“逐離”“休會”兩項紀錄不斷刷新,再次造就一個“物極必反”的機會,立法會才肯考慮收緊議事規則呢? 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議會文化當然不是一成不變,關鍵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筆者始終認為,“議會街頭化”決不是香港人所理想的議會文化,也決不是多數議員希望創造的議會文化。是不是要等到“逐離”“休會”兩項紀錄不斷刷新,再次造就一個“物極必反”的機會,立法會才肯考慮收緊議事規則呢? 

  去年登場的新一屆立法會,在首個會期就創出了兩項紀錄:一是議員因行為不檢被逐離議事廳的次數,二是會議因無法正常進行而中途休會的次數。從特首發表年度施政報告開始,無論是特首答問大會還是財政司司長報告預算案,社民連三名議員都必定鬧事,“擲蕉”“掃台”“搶文件”,未經允許起身大喊大叫,在議席上展示侮辱性的標語,以粗言穢語謾罵政府官員……。香港過去受英國議會文化浸淫,尊貴的議員是帶點紳士風度的,如今有議員把街頭抗爭的一套搬來立法會,多數市民都看不過眼,嘆息“立法會怎麼成了這個樣子!” 

  政府方面對此已是忍無可忍。較早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曾幾度致信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深切遺憾”,“希望立法會盡快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確保出席官員不再受粗暴行為干擾”。特首曾蔭權在本會期最後一次答問會結束時指出,有關議員的行為不單擾亂了議會的秩序,阻礙了理性的討論,更嚴重破壞了一直以來文明、包容、理性的議會精神,他並呼籲議員和市民都想一想:香港的議會文化應該選擇走怎樣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