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大躍進煉鋼爐遺址 應永久保存

http://www.CRNTT.com   2009-07-21 10:42:21  


面對龐大的煉鋼爐群,需要反思的教訓太多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甘肅省肅南縣近日發現了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和保存最完整的“大躍進時期”土法煉鋼爐群,并已被肅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新京報》今天刊登學者吳祚來的評論文章“‘大躍進煉鋼爐遺址’應當永久保存”,作者表示,“過去的時代成為記憶、成為歷史教訓,但大躍進的思維是不是完全絕跡了呢?面對龐大的煉鋼爐群,需要反思的教訓太多,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公開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落實在每一個具體項目上”。文章內容如下:

  日前,甘肅省肅南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大面積的“大躍進時期”土法煉鋼爐群。共有冶煉爐159個,大部分已坍塌殘破,較為完整的有50多個。冶煉爐最大的高8米,直徑14米,可能是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大躍進煉鋼爐”。目前該煉鋼爐遺址已被肅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羊城晚報》7月20日)。 

  半個世紀一晃就過去了,當年的大躍進土法煉鋼爐群終於成為遺址,躺在大地上,供人們反思,歷史記載在各種文本裡,而保留相對完整的煉鋼爐群,卻顯得珍貴無比,當年赤膊揮汗在這裡煉鋼的大姑娘小夥子們,都已是垂垂老者,他們面對自己親手建起的煉鋼爐群還有自己的那些“產品”,不知道會有怎樣的記憶與情感。 

  1958年8月17日,一個《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決議掀起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從理解的角度,我們可以說,大煉鋼鐵是當時積極向上的中國豪情使然,也是落後中國的發展焦慮,一句有力的號召,就可以勢不可擋地成為全體中國人為之奮鬥、苦鬥的使命與任務。 

  據親歷者回憶,因為大煉鋼鐵,許多森林樹木被用來制炭生火,自然生態遭到巨大破壞,因為煉不出合格的鋼鐵,一些地方幹脆就讓百姓砸鍋為鐵,使其融進煉鋼爐裡,結果呢,當然是煉出了一堆堆無法使用的鐵疙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正的歷史文物也在大煉鋼鐵中蒙受劫難,歷史名關函穀關的兩層高樓被拆除,樓上兩千年來積存的碑刻等文物被毀。甘肅省武威縣自唐代起即為西北第一重鎮,以大磚築成的城墻雄峙千年,那些歷經千年的磚塊卻成為煉鋼爐的一部分。 

  自然有自然的節律,不能揠苗助長;社會經濟發展亦有自身的規律,不能通過大幹快上在一夜之間獲得經濟快速增長,當年鋼鐵就是“元帥”,鋼鐵就是一切,這就是極端的大躍進思維。社會不再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整體,而是要為某種產量的提高而無條件地付出巨大代價,通過實現某種目標,來獲得精神上的勝利,也正因此,一些反冒進者的觀點被批判,成為阻礙快速發展的對象靠邊站,激進的言論、思維、官員成為主流或主導力量。 

  過去的時代成為記憶、成為歷史教訓,但大躍進的思維是不是完全絕跡了呢?面對龐大的煉鋼爐群,需要反思的教訓太多,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公開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落實在每一個具體項目上。 

  土煉鋼爐群作為新文物遺址,我建議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譬如建立小型的西北部地區的大躍進紀念館,征集當時的資料,特別是親歷者的回憶,如果對當事人進行影音錄像,更具意義。對申請文物保護與建立遺址公園,我們也希望不要以大躍進的方式來進行,在土煉鋼爐群區域裡,盡可能不要再建人為的建築,讓它保持原有風貌,就是對歷史文物的最好保護與尊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