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國防向國民公開透明是歷史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09-08-21 10:39: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主要發布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權威信息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經中央軍委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20日上線試運行(域名為www.mod.gov.cn),目前開通中、英文兩種版本,《長江日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楊於澤的文章“國防向國民公開透明是歷史方向”,作者認為,“國防應當也有條件成為公共事務,國民有權利了解基本國防信息,也可以對國防事務發表自己的見解。國防部網站的開通,正好標誌了這種歷史的轉變”。文章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經中央軍委批准,昨日上線試運行。從此,人們只要登錄這個網站,就可以得到我國國防方面的新聞動態,可以查閱國防法規和有關公文公報,甚至可以掌握武器裝備等數據資料。

  網站是由中央軍委批准開通的,這道程序表明,開通國防部網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新華社說,“國防部網站旨在對外傳遞中國軍方聲音,宣傳中國國防政策,加強與外軍交流合作,展示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網站的開通,回應了國際社會要求中國軍事透明的聲音,是自我展示,讓別人了解,最後獲得理解。

  國防在很大程度上的公開透明,對外是增進國家理解與提高軍方信任的一種途徑,對內則是對國民的一種交待和尊重。多年以來,網絡上有關國防的討論異常熱烈,這說明國防是一個公共話題,是廣大國民非常關心的。他們要申明立場,要建言獻策,就必須了解國家的國防信息,包括方針、政策、預算、實踐之類信息。國防部網站應該服務於國內民眾,向內透明,讓國民了解國防。

  歷史地看,國防具有神秘性,有保密的要求,距離老百姓的生活似乎不啻十萬八千里。《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國防由帝王將相執掌之,老百姓沒有任何發言權;又雲“兵者,詭道也”,也就是說,軍事、國防要有欺騙性,自然不便公開。

  但是在現代社會,國防已經有了本質變化。由於政府權力來自於人民,國防作為國家主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其權力也來自於人民。國防固然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親自執掌,而其最後的決定權畢竟屬於人民,所以,國防已然成為一項公共事務。

  既然國防是公共事務,民眾就有知情權、決策參與權和監督權,這些權利是法律賦於的,比如我國憲法規定,決定戰爭和和平,權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戰爭狀態,決定全國總動員,權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更通常的情況是,人民通過自己的代表審議國防預算,實現對國防決策的參與和監督。國防已經不是少數人坐而論道的事,它是國民自己的事務。

  跟經濟、民生事務相比,國防有它的特殊性,但歸根結底也是公共事務。採取具體軍事行動,研發、採購哪些武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軍事專家評估,由軍事首腦決策,這是專業活動,普通民眾自然是外行。但總體而言,國防事務必須體現民眾的意志,基本信息國民有權獲得,國防部應以利捷為原則,履行公開義務,方便公開討論。這在民眾為權利,於政府是義務。

  在國防事務上,由於深厚的“英雄崇拜”社會文化心理,很容易歸功於少數人的英明決策,也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少數人身上。歷史地看,這也未必不是事實。但歷史的車輪向前滾滾,國防應當也有條件成為公共事務,國民有權利了解基本國防信息,也可以對國防事務發表自己的見解。國防部網站的開通,正好標誌了這種歷史的轉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