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奧巴馬異動 想拿住世界經濟脈門

http://www.CRNTT.com   2009-09-23 11:39:50  


拿住對方脈門,奧巴馬就很容易具備局勢。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訊/ 旅美教授譚中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登出文章“匹茲堡峰會與奧巴馬全球發展戰略”。作者認爲:奧巴馬在國內搞“改變”,為的是使美國一方面走出經濟困境,另一方面朝向他理想中的“進步”社會發展;同時也在國際上搞“改變”,想一方面提高美國的國際威望,另一方面也使世界秩序朝向他理想中的“進步”形勢發展。文章内容如下:
 
  有人統計,從進入白宮至今,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講演的次數一直多於他入主白宮的日數。奧巴馬以“改變”勝選,是坐在總統椅子上的“改變總司令”,當了國家元首仍然像“候選人”一樣馬不停蹄地到處奔走、演說、單槍匹馬地搞“改變”運動,目前把精力集中在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上,全國反對聲浪很高。

  奧巴馬在國內搞“改變”,為的是使美國一方面走出經濟困境,另一方面朝向他理想中的“進步”社會發展;同時也在國際上搞“改變”,想一方面提高美國的國際威望,另一方面也使世界秩序朝向他理想中的“進步”形勢發展。

  繼去年11月華盛頓首次集會以後,G20國際首腦會議又將於9月24-25日在美國東部工業名城匹茲堡舉行,是奧巴馬全球經濟戰略的一步主棋,像他前任布什總統一樣,他想在全球金融動蕩時刻緊緊按住世界經濟發展的脈搏。 

                 奧巴馬推銷新經濟秩序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專家布拉德佛(Colin Bradford)和該院沃爾芬森發展研究所所長利恩(Johannes Linn)認為布什與奧巴馬政權心目中的全球經濟秩序有“舊”與“新”之別。布什“舊秩序” 聚焦於民族國家,奧巴馬“新秩序” 聚焦於“全球社會”;前者強調國家主權與自身利益,後者強調“相互依靠”與全球整體利益;前者突出美國主導地位,後者卻是一種“討價還價、折中求全”(bargaining for compromise)的策略;前者提倡單一的發展模式與政治價值,後者則主張市場經濟的多種模式與政治價值。

  奧巴馬的身邊智囊都看到當今全球人口與經濟發展的“範式轉移”: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從現在的64億增加到91億;世界最大、最強經濟前三名會是中國、美國與印度;巴西、印尼與俄國也會後來居上,日本將原地踏步,西歐將日暮途窮。有人估計:到2030年,中國和印度在全球GDP中會分別達到18%和10%,兩國總和將超過美國。奧巴馬必將引領G20集團來進行全球發展地域轉移。

  奧巴馬故意把這次G20峰會安排在首都之外的美國工業重鎮及工人運動基地匹茲堡舉行是要大張旗鼓地宣傳他的“新經濟秩序”觀,并且為長期利用G20峰會來建立國際“新經濟秩序”打下基礎。會上除了討論全球經濟複蘇以及金融機制的調整外,還會對奧巴馬極力提倡的環保與發展新能源作出決議。

  這次匹茲堡G20峰會使奧巴馬又有一次機會向美國與全世界作精彩演說。不過最近以來,“奧巴馬厭倦症”已經滋長,他講演越多,吸引人的魅力就越少。從他宣揚醫療保險改革一連串的講演來看,他為了迎合各方面的反對意見,往往犧牲原則,出爾反爾。最近他批准對中國進口輪胎征稅而引起中國反彈,和他堅持全球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背道而馳,受到CNN電視台、《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輿論主流的批評,他必須在G20峰會的講演中對這點自圓其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