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里斯本條約生效後 歐洲議會是橋樑

http://www.CRNTT.com   2009-11-22 09:27:10  


里斯本條約的生效對歐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中評社台北11月22日訊/“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洲議會的權限將更為擴大,跟歐盟政治羽翼歐盟理事會間的互動也將更緊密。這些,在在說明,對跟歐盟廿七國均無‘邦交’的台灣,歐洲議會是一個重要橋樑,即使在兩岸外交休兵前提下,台灣也不可忽略耕耘歐洲議會的工作。”《中國時報》今天登出江靜玲的文章“後里斯本條約的新歐盟”,文章內容如下:
 
  再過十天,協商斡旋十年,攸關歐聯(EU)未來建制與發展的里斯本條約,即將生效。從十二月一日開始,歐盟也將正式步入後“里斯本條約”的新歐盟時代。 

  新歐盟時代來臨前,國際焦點莫不集中在依據里斯本條約新設立的兩個歐盟職務,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和歐盟外交最高代表上。前者代表歐盟廿七國領袖,相當於歐盟總統,是新歐盟的最高元首;後者負責主管歐盟外交與安全,相當於歐盟外長兼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手中握有七十億歐元的歐盟年度外交和援外預算。大家期待,藉著這兩個新創立的角色,建制化後的歐盟,可以成為一個與中國和美國抗衡的勢力,均衡中美兩大集團(G2),形成中美歐(G3)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但歐盟廿七國卻在臨門一腳之際,選擇了低調、低國際知名度(或者,根本沒有知名度)的比利時總理范榮佩(Herman Van Rompuy)和英國前上議院主席、現任歐盟經濟委員的亞敘頓(Cathy Ashton),分別擔任歐盟主席和外長要職。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里在第一時間內,行禮如儀,向歐盟表達賀意,歐洲各國輿論,卻多是抨擊與失望聲。 

  范榮佩和亞敘頓參與歐盟事務的時間均很短,兩人都以擅長協商見長,對歐盟內部而言,他們可能是好的事務首長,但要如何站在國際舞台上,推廣強化歐盟影響力,卻是另外一回事。 

  言辭刻薄的英國媒體形容輕聲細語的范榮佩在電視鏡頭前,像隻受驚的“灰色老鼠”。亞敘頓則令人陌生到必須不斷詢問:“她是誰?” 

  歐盟主席和外長的產生過程和氣氛,讓人想起十九世紀英國保守黨首相達比(Earl of Derby)著名的“Who? Who?”內閣。一八五二年,達比伯爵初次組閣,啟用了一批對自己忠誠,但無從政經驗的人士擔任內閣閣員,備受英人尊崇的前首相威靈頓公爵(Duck of Wellington)聽到新閣提名,不斷的問道,“Who?”。達比的“Who? Who?”內閣,壽命三百三十一天。 

  無論如何,從范榮佩和亞敘頓出線,可以窺知,歐盟仍由法國、德國、英國這些老歐洲國家主導遊戲規則。過去讚揚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為歐盟總統最佳人選的法國總統薩科奇,最終還是回歸到德法聯盟的傳統路線,支持小國低調的比利時總理,老謀深算的英國,藉此迫使德法接受英國提出的歐盟外長人選。而與經濟和金融相關的歐盟重要職務,如歐洲央行總裁、歐盟經濟委員,將是這些國家,下一波的折衝較勁焦點,德國和法國兩者間定有一國會取得新歐盟金融主管的職務。 

  歐盟雖然有了建制化後的新政治領袖和外交主管,但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那句著名的問話,“如果我想跟歐洲溝通,該打電話給誰?”,恐怕依然無解。倫敦、巴黎和柏林,仍將是北京和華府領導人直接與歐洲對話的熱線。 

  對於台灣,從這次歐盟主席和歐盟外長的產生過程,有一件值得特別留意的事,那就是歐洲議會的角色和影響力。歐洲議會的兩大政黨聯盟,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和中間偏左的社會黨,堅持必需政治平衡。如果歐盟主席的政治色彩為中間偏右,外長就只必需從中間偏左陣營中選出。范榮佩和亞敘頓搭配,顯示歐洲議會在歐盟運作上的勢力。 

  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洲議會的權限將更為擴大,跟歐盟政治羽翼歐盟理事會間的互動也將更緊密。這些,在在說明,對跟歐盟廿七國均無“邦交”的台灣,歐洲議會是一個重要橋樑,即使在兩岸外交休兵前提下,台灣也不可忽略耕耘歐洲議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