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最大自貿區 將構築全球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0-01-01 12:36:52  


中國-東盟貿易區將於2010年1月1日全面啓動
  中評社北京1月1日訊/中國-東盟貿易區將於2010年1月1日全面啟動。至此,一個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約4.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自貿區框架雛形已漸漸清晰起來。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它的最突出的意義是,將動搖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發達國家貿易集團主導全球貿易的格局,迎來世界新的貿易融合和均衡發展契機。

  自2008年秋天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去全球化、全球貿易及資本流動的萎縮現象日趨嚴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而上,積極推進區域經濟自由化、一體化進程,不僅是在外貿形勢極其嚴峻的形勢下,為擺脫外需持續低迷千方百計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創造更大的外需彈性的艱巨努力,更是向世界傳遞中國始終如一地堅持貿易投資自由化方向、堅決反對貿易投資保護的決心。

  文章稱,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當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人口最多的地區。在中國與東盟從1991年建立對話關係至今的18年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1991年至1996年建立全面對話框架、1997年至2002年走向睦鄰互信、2003年至今年確立戰略夥伴關係。2000 年到2008年間,中國東盟貿易增長迅速,東盟和中國雙邊貿易以26.7%的年增長率增長。 2008年,雖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達23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的地位。預計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有望在進出口總額上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到2020年在GDP總量上超過歐盟自由貿易區。如果那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就將與北美、歐盟自由貿易區並駕齊驅,成為全球三大貿易支柱。

  文章分析,中國-東盟合作潛力巨大,無論是在產業、投資還是貨幣金融合作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與東盟各方的工業化水平、產業結構及資源禀賦等差異不小,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形成不同的產業協作層面。按照人均GDP、科技發展狀況、工業化水平和貿易模式,中國-東盟的經濟發展水平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屬於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新加坡、文萊,具有高科技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優勢;第二層次是馬來西亞,屬於中上等收入水平,具有中等技術及資金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第三層次是中國和東盟的泰國、菲律賓、印尼,大抵屬於中下等收入層次,具有自然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第四層次是東盟北部的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屬於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具有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優勢。如果能夠實現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其市場規模將在世界上各個區域性經濟組織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區域內部多層次的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相交織的分工體系,將會在貿易上對發達國家構成有力制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