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的“大國”焦慮

http://www.CRNTT.com   2010-01-07 09:50:14  


圖為日本東京銀座街景。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此間光明網1月6日登載文章“日本的‘大國’焦慮”,文章說,由於中日兩國GDP增長率在2009年的巨大差异,中日兩國經濟地位在不久的將來將發生換位,引發了日本國內輿論的陣陣焦慮情緒,這種焦慮其實是日本對大國地位喪失的焦慮與憂心。內容如下:

  由於中日兩國GDP增長率在2009年的巨大差異,中日兩國經濟地位在不久的將來將發生換位,引發了日本國內輿論的陣陣焦慮情緒。日本《產經新聞》在1月3日的社論中就說:“1968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40多年後,日本從這個寶座上掉落下來,而且伴隨著少子化帶來的人口逐漸減少,日本今後不可能再次出現高速經濟增長。”《朝日新聞》在1月1日的社論則稱:“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由美國、中國、大歐洲主導的地球新格局已經形成,日本的位置在何處?”《讀賣新聞》在題為“2010年領袖們的夢”的報道中也寫道:“中國的GDP預料將在這一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這很有可能成為G2時代開幕的預備鈴。”同時,該報在1月3日的社論中則颇為尖銳地提出疑問:“日本經濟站在十字路口,是繼續衰退,還是轉入平穩發展?” 

  日本媒體對於中日兩國經濟地位角色互換的焦慮情緒,除了與日本國民傳統的憂患意識、中國崛起對日本國民心理造成衝擊有關外,更為主要的,其實應該是日本對大國地位喪失的焦慮與憂心。而這種大國地位的喪失,顯然,不僅僅只是經濟大國地位,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所迫切希望得到的政治大國地位。在中國崛起,對東亞經濟影響力愈發強勁的現實面前,對於日本實踐“政治大國化”路線,無疑將造成巨大的衝擊。 

  在日本國內政治生態日趨保守化的情況之下,日本更為迫切地希望實現日本的“政治大國化”。對於日本而言,將此戰略目標實踐化的重要保證,就是日本強大的經濟實力。尤為值得指出的是,日本“政治大國化”路線的提出,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在取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的背景之下產生的。因此,可以說,日本推行“大國化”的政治目標就是基於其經濟強國的地位而進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