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模式” 所為何來

http://www.CRNTT.com   2010-01-20 10:07:21  


 
  三個子模式又各由四個支柱構成。國民經濟的四大支柱是:國家對土地(生產資料)的控制權;國有的金融和大型企業及事業機構;(以家庭和社區企業為基礎的)自由的勞動力市場;(以家庭和社區企業為基礎的)自由的商品和資本市場。

  民本政治的四大支柱是:現代民本主義的民主理念;強調功過考評的官員遴選機制;先進、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有效的政府分工制衡糾錯機制。

  社稷體制的四大支柱是:家庭而非個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和單位,而非分層的市民會社,構成社會網格;社會網格與行政網格重合,在基層彼此嵌入,相互依存,成彈性、開放的立體網格;家庭倫理觀滲透社會組織和行政管理的邏輯。

  “社稷、民本、國民‘三位一體’,十二大支柱共同構成了獨特的中國模式。”潘維說,“拆毀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民共和國的大廈都會陷入險境。”

  潘維認為自己擺脫了西方理論框架而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語言和系統。“西方的兩分法是‘democracy vs. autocracy’(民主對專制),我加上‘meritocracy’(績優制),這個‘三’就打開了無數種可能,思想就‘解放’了。我們自古認為‘三生萬物’。我之所以用‘民本政治’,就是覺得西方教科書名詞概括不了中國的事情。”

  此書的另一位作者、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寫道,中國崛起與中國發展模式的出現,將加速一元現代性框架的式微,加速多元現代性框架的確立。“在多元秩序格局的世界裡沒有先驗的‘普世價值’,任何制度與價值體系都必須在不同的社會土壤、不同歷史條件下經過實踐的檢驗,經過時間的錘煉才能取得其特定時空下的正當性。”

  破除“選舉迷信”

  《瞭望東方周刊》:你的中華體制與此次金融危機有關聯嗎?

  潘維:西方的金融危機不是我們研究“中國模式”的起因。這個危機的意義,今天下結論還嫌太早。然而,這個危機至少讓我們減少了對西方金融模式的迷信,減少了對市場機制的迷信。另外,我們的研究與西方對中國的態度毫無關係,完全談不上“回應”西方的“中國模式”熱。我們開始設計這個項目時,西方還沒什麼人談中國模式。再有,西方不存在什麼“熱捧”中國的事。西方對中國成功原因的理解總體上相當淺薄,主流認為不過是“專制加市場”。

  《瞭望東方周刊》:你希望你的研究達到什麼目的?

  潘維:第一,為了“破”。我們認為破除選舉迷信是我國知識界和政界的緊迫任務。我們非常擔心“選舉迷信”在我國的流行。多黨競爭型選舉這個西方的“人民授權儀式”風靡了整個亞非拉,風靡了而今已經淪落到第三世界行列的曾經的“第二世界”。我國沒有東施效顰,頂住了這個西方主導的“世界潮流”,中國共產黨沒有分裂,十三億中國人民沒有分裂,團結在一起,集中精力搞建設,不折騰,所以沒停滯,沒崩潰。

  第二,為了“立”。我們都認識到,“破”不能取代“立”。我們當然看到了中國眼下存在的大量問題,特別是腐敗問題。說選舉迷信不好,不能解決腐敗問題,那什麼能解決問題?我給出的思路就是“中華體制”,我用十二個支柱構成的“中華體制”來解釋成功,用背離“中華體制”來解釋挫折和失敗。我們這批人,對中國現有的根本體制有信心。

  西方體制仍然有前途

  《瞭望東方周刊》:從你樂觀的中華體制出發,你如何看待當下中國的一些問題,比如腐敗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群體性事件問題、教育醫療住房“新三座大山”問題等等?

  潘維:中國眼下有很多大問題是事實。世界上的大國,永遠會存在很多大問題。沒有大問題就不叫大國。年輕人看眼下的問題,統統都是大問題,都是過不去的“坎”。“大問題”會跟著年齡變。考試得不了高分,那是中學生眼下最大的問題,但年齡大了,發現追不上心愛的人才是最大的問題——而那對於老年人又基本不是問題。有的問題能解決,有的問題解決不了,也不用解決,靠“熬”就過去了,問題自己就沒了。比如夫妻吵架,那是“解決”不了的,熬到“老伴”的時候,問題就沒了。

  把所有的問題都懶惰地歸結為“體制”問題,動不動就嚷著要“自殺”,是無知,是輕浮,是被忽悠的表現。知識界和新聞界有人動輒吵著要“自殺”,本身大概構成中國最大的問題。三十年間,當時還年輕的我們經歷過好幾個當時的“知識界”普遍認為不“自殺”就解決不了的問題。那時執政的長者們說,別自殺,能解決——他們經歷過更困難的局面。後來問題就解決了。今天的年輕人多半都沒聽說過那些當年的大難題了,比如交通和能源“瓶頸”,老幹部退休制,國有金融體系要崩潰,國有企業全面嚴重虧損,等等。

  二十年前,買不起彩電是大問題;十年前,買不起汽車是大問題;而今買不起房子是大問題——同美國人差不多的問題。我們進步得不慢啊。是問題就得解決,可我們解決問題比西方快,比如醫療體制改革,否定之否定,改了兩輪了。蘇聯“自殺”了,至今還什麼問題也沒給前老百姓解決,從第一世界被甩到第三世界裡去了。

  我們這代人,三十年幹得不錯。在更早的三十年,我們這代人的父輩流血流汗給我們這代人打下了好基礎。吃水的別忘了挖井的,一天到晚指責祖宗打下的基業,不是好品格。我希望今天的年輕人記住今天這些被說成“不改政治體制就解決不了”的問題(1988—1989年,針對經濟改革的困境,很多人就這麼說過),十年後、三十年後再來回顧這判斷正確與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