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大教授:經濟去國家化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1-24 08:25:37  


巨額政府投資可能促中國經濟反轉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回首三十年的改革,驀然發現,一項沒有完成的重大改革是經濟的去國家化。在改革開始的頭二十多年里,狂飆突進的改革遮蔽了這個問題;現在,這些改革塵埃落定,國家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弊端就顯現出來。在中國經濟出現重大結構性失衡的當口,是我們把經濟的去國家化改革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其近日發表的文章“經濟去國家化勢在必行”中如是說。文章內容如下:

  自1978年以來,改革的一大成果是縮小了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然而,過去幾年,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政府直接介入經濟活動大有回潮之勢。據《中國改革》雜誌2010年1、2期合刊發表的署名文章統計,至2009年6月,各級政府共建立了8221個政府融資平台,占用貸款餘額5.56萬億元,占2009年全部貸款的50%以上。

  對於一些人來說,政府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是無害的,而且是有利的,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似乎支持了他們的觀點。2009年我國GDP的增速超過8%,而計算表明,政府經濟刺激方案的貢獻至少為3.25個百分點。相比發達國家,這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個成就背後的故事,我們也許就不會那麼樂觀了。大量經濟刺激投資由政府完成,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見效快;但它的壞處也不容忽視,時間越長,壞處將越明顯。

  在短期內,大量政府投資有兩個壞處。其一是擠出民間投資。政府投資主要來自銀行貸款,銀行本來就不願意給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有了政府這個大客戶,就更不願意了。儘管政府投資的一部分會轉化為對民營企業產品的需求,但這不足以彌補民營企業在資金源頭上的劣勢。 其二是增加了壞賬風險。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政府花費了巨大的財力才消化了大部分前期積累的銀行壞賬,把四大國有銀行從重負之中解救出來。這一輪的政府投資,恐怕又會產生大量的壞賬。儘管以中國經濟今天的體量,這些壞賬不會像1990年代末那樣扎眼,但是,大部分壞賬最終還是要讓老百姓買單的,我們因此不能不警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