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名學者:台拒ECFA經濟必垮

http://www.CRNTT.com   2010-02-04 00:12:54  


鄭國漢指,台灣利用ECFA升級產業後,全世界的市場都會歡迎其產品,反而有條件提升市場多元化,不會過度倚賴大陸。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記者 黃曉南、陳曉專訪)著名國際貿易理論專家、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鄭國漢認為,台灣經濟在90年代初比韓國更強,現在人均GDP僅及後者一半,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只因從前空耗了太多歲月;現在唯一出路是藉著與大陸簽訂ECFA,進而融入整個東盟10+3市場,促進產業升級,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中國與東盟10+1自貿區已於元旦成立,東盟與中日韓10+3自貿區亦即將建成,屆時將成為坐擁全球3分1人口的最龐大自貿區,現在所有參與的經濟體都在磨拳擦掌,準備迎戰這個契機。但是,有一個經濟體卻被排除在熱鬧的派對之外,獨處一隅,冷冷清清,找不到定位。她就是台灣。

  上述並非駭人聽聞的恐嚇,而是大部分台灣人心中共同的憂慮。破解這個困局,不少人認為必須與大陸簽訂ECFA、再跟東盟和日韓締結FTA。然而,同樣亦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和異議。而正反兩方,都不脫政治意識形態的羈絆,紛紛擾擾,議而不決。為此,中評社專訪了著名的國際貿易理論專家、研究東亞經濟多年的鄭國漢教授,請他為台灣的經濟前路提供客觀的判斷。

  自貿區形成排外效應

  鄭國漢生於香港,1980年獲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學博士,後在科羅拉多大學獲終身教席,1992年返港加盟科大,歷任經濟系主任,去年起接任商學院長,專研貿易理論和區域經濟合作。他指出,東盟10+3自貿區成立後,不僅區內的經貿活動會因壁壘降低而更加暢旺,另一個為人忽略的重要因素,是自貿區會形成排外效應,因此區外的經濟體--尤其是體積細小的--若想進入區內做生意,所面對的壁壘會比從前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