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奧巴馬姿態的“GDP拐點”

http://www.CRNTT.com   2010-02-07 08:44:44  


奧巴馬似乎一夜之間更改了其上任以來“溫和形象”。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奧巴馬近日明確表示,將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以保證所謂“貿易公平”,防止美國的就業崗位被“竊走”。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員唐學鵬文章稱,對台軍售、準備會見分裂分子以及表態施壓人民幣匯率,奧巴馬似乎一夜之間更改了其上任以來“溫和形象”。奧巴馬姿態出現“GDP拐點”:在金融危機肆虐、季度GDP負增長的時候,他以“謙和的和事佬”面目出現,當美國GDP開始了連續2個季度的強勁增長之後,他恢復了一些霸氣。更重要的是,他在“和事佬”任期內,無論是經濟援救、醫改、反恐,都處於“兩頭不討好”。他的“調和性”導致原先的支持者背棄,共和黨趁機“侵蝕”民主黨勢力,奧巴馬支持率以罕見的速度下滑,他不得不尋找可以統一焦點的議題,人民幣匯率是一個適時的選擇。

  文章指出,未來中美經濟趨勢和的動態關係是確定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真正變量。

  可以利用數據做一個簡單的模擬預估。假設我們承認美國未來十年的增長率是1.9%、失業率將從現在兩位數下降到5%(長期失業率)的結論,它的條件是什麼呢?首先,勞動參與率要維持在70%左右的水平,但美國由於人口增長緩慢,勞動力增幅將會從過去的12%下降到8%,這意味著勞動力增長對GDP貢獻不足要靠資本和技術進步來彌補。其次,我們再討論資本項,資本存量靠美國家庭儲蓄率的上升(假設美國儲蓄率會緩慢上升),但政府的赤字(負儲蓄)會抵消前者,也就是說,這就需要外部資本來“補充”。最後是技術進步,這是一個難測的變量,美國2001年-2008年的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拉升GDP大約為1.4%,比1985年-2000年要高得多,據說是因為新經濟原因。2010年以後10年新技術革命的概率較低,維持美國2000年之前的全要素生產率促進GDP的增長率(大約是0.75%)。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