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鐘擺效應之變看中美的競合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0-03-12 11:12:52  


 
  最後是中美兩國競合關係的變化。可以說,在克林頓和小布什任期內,中美兩國的關係發展,之所以在後面的階段處於穩定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在於中美兩國的競合層面的程度有關。無論是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或是小布什政府時期,中美兩國巨大的實力差距,導致了中美兩國無論是在競爭層面還是在合作層面,都處於相對的穩定狀態。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的崛起,還不能從根本上對美國在全球的利益造成多大的競爭與威脅。而此時中美兩國的合作層次,也相對較為穩定,集中停留在某些經濟層面上,美國遠未需要在諸多國際問題上仰賴中國。因此,兩國關係可以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 

  但在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力量的迅速提升與展現,美國力量的下降,使得兩國力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當中國崛起的效應在東亞地區引發日本的政壇“變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形成,“東亞共同體”概念的再次浮出水面……這些顯然足以警示美國。與此同時,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已經從原來亞洲秩序的主導者,開始明顯地淪為一般的參與者。因而,奧巴馬政府才不得不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才不得不通過在加強與其亞洲盟國的軍事聯繫的同時,積極地參與亞洲其它事務。 

  由此可見,中美關係的鐘擺效應的變化,不僅預示著中美兩國力量的變化,而且也預示著中美兩國“競爭-合作”模式的深刻變化。在國際層面上,中美兩國或許仍然將保持較高的合作姿態,但在亞洲區域上,中美兩國的競爭態勢,恐怕將大於合作範圍。更進一步講,中美關係競合模式的變化,也預示著美國舊有的亞洲策略的失效,中美兩國如何適應彼此的變化,如何在戰略上與政策上適應對方的訴求,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美兩國關係模式的再次平衡。 

  當然,中國崛起所引發的區域性效應和中國缺乏有效的區域政策所導致的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戰略意圖的不明與懷疑,都將制約中國在此後中美關係新模式形成中所能發揮出的力量。(光明網-光明觀察 南之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