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阿“馬島爭端” 硝煙再起

http://www.CRNTT.com   2010-03-12 11:40:07  


馬島戰爭中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擊沉
  中評社香港3月12日訊/“如果阿根廷無法按照美國的旨意,在以和平態度對待福克蘭群島問題上獲得進展的話,民族情緒必然與英國強悍姿態相碰撞,再次爆發新的戰爭可能性也就頗高。”《大公報》今天登出歐陽觀的文章“英阿‘馬島爭端’硝煙再起”,對此作出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自一九八二年由戴卓爾夫人領導的英國保守黨政府與阿根廷爆發震驚世只的福克蘭群島(馬島)七十四天戰爭以來,近三十年過去,阿根廷不論政府還是人民,都對這場戰爭以及對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念念不忘,認為不能因為戰爭失敗而拱手讓給英國。最近阿根廷外交部長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出請求,希望聯合國調停阿根廷與英國的福克蘭群島問題。但消息一傳出,馬上引起英國的強烈反彈,強硬表示,福克蘭群島主權屬於英國沒有調停餘地。

         美願當調停人

  英阿之間的領土糾紛,隨著阿根廷外長將之提到聯合國層面再次引起世只關注。其中有兩個焦點特別值得探討:一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不久前訪問南美洲,把阿根廷提請聯合秘書長調停福克蘭群島的事刻意放大,表示美國樂於充當調停人,並暗示美國對南美洲的影響力可以令調停結果更有利於英國。但希拉里的言論一出,英國即時反對,強調英國在福克蘭群島問題上沒有調停的必要,也不需要美國調停,刮了美國一巴掌。二是南美洲各國對福克蘭群島近三十年前的戰爭不再像當年一樣會發表立場鮮明的聲明,但傾向於阿根廷以及站在阿方的心態依然未變。既因為英國向來給南美洲的印象不太好,也因為英國在與南美洲各國的政經互動上太過遜色,尤其是經濟上對南美洲的支援幾乎近零,令英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十分低弱。

  不論英國對福克蘭群島的領土要求,還是美國樂於見到阿根廷把福克蘭群再次提到聯合國層面,英美都心知肚明是怎麼一回事。緣由就在於福克蘭群島海域的石油資源蘊藏量十分可觀,而且英國因為一九八二年贏得戰爭已經展開了對福克蘭群島的石油鑽探,這對於阿根廷而言,如魚刺在喉:自家門口的財富,卻被英國掠奪而去,這股怨氣引爆阿根廷對英國的憤怒。在阿根廷外長向潘基文提出福克蘭群島問題的時候,特別表示了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馬島(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但英國在接收到這樣的消息時,馬上就有了兩方面強烈回應:一是首相白高敦表示“英國隨時做好保護領土的準備”;二是英國駐聯合國代表於當天發表聲明,強調“英國在福克蘭群島擁有主權的問題上沒有任何疑問”。探究涉事雙方的態度與三十年前的差別,就不難發現,一方面南美洲對美國的依靠心態依然濃烈,在希拉里的游說之下,阿根廷願意配合,擺出一副與英國和平協商領土問題的姿態,以此博取世只好感;另一方面英國為了不讓美國染指福克蘭群島石油資源,不願意以出賣利益而使用即使虛假的和平回應招數,認為只有即時、強硬的態度,才是保住英國對福克蘭群島利益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