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把中國放在解剖台上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10-03-19 09:21:05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常理上說,落後國對先進國的了解要超過先進國對落後國的了解。有人自豪地說,中國人對西方的了解超過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但中日之間則恐怕是一個特例,日本人對中國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有些領域甚至於超過中國人對自身的了解。 

  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倭人傳》是最早正式記載日本的史料,比日本第一部史書《古事記》早了400多年。但是由於天朝心態自大,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卻沒有顯著進步。 

  清末魏源的《海國圖志》沿襲前人所謂日本主要由三島組成的錯誤認識。清政府首任駐日參贊黃遵憲說:“只一衣帶水,便隔十重霧。”他花費8年時間創作了《日本國志》,全面介紹日本,希望清朝仿效日本明治維新。1895年,此書才在中國出版。有人認為,如果此書早一些在中國流傳,可避免甲午戰爭失敗,節省2.3億兩白銀賠款。 

  長期以來,日本十分重視對中國的研究和考察。近代日本人來華修學旅行,在研究方法上崇尚客觀實證,重視文獻解析和實地踏查,與此伴生的還有縝密的諜報活動,因此對中國了解得十分詳盡,事無巨細而且相當深入深刻。1892年,日本間諜頭子荒尾精主持的日清貿易研究所編寫《清國通商總覽》三卷兩千多頁,詳盡描述了清朝政治腐敗、經濟困頓、民衆愚昧閉塞等情況,被譽為“向世界介紹中國及中國人實際情況最好的文獻”。當時日本還拍攝了大量的中國照片,撰寫很多專著,而今中國苦於早期資料無處可尋,日本資料就填補了空白。禦史大夫易俊嘆曰:“倭之虛實,我國茫然,而我之一舉一動,有士大夫不知,而倭無不知也。”梁啓超曰:“中國人寡知日本,不鑒,不備,不患,不悚,以至今日矣。” 

  20世紀初,中國人風起雲湧地留學日本。1928年,戴季陶的《日本論》出版,文中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