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媒:美中台競合關係的特質

http://www.CRNTT.com   2010-03-30 10:32:49  


 
  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e, Stanford University)發行的“中國領導人觀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31, Spring 2010),在最新一期的電子報中,登載一篇題為"2010:The Winter of PRC Discontent"的專論;在此之前,美國耶魯大學全球電子報(Yale Global Online),於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發表一篇題為"New World order Without a Hegemon: Compete and Cooperate"的專論。這兩篇分析文章,特別針對美中台互動關係中的“競合”特質與發展氛圍,提出深入的剖析,其綜合要點如下: 

  第一:美國戰略規劃圈的主流意見認為,美國與中共之間爆發全面性的衝突,並不是必然的趨勢;美國沒有把中共視為敵人,而是建立在一個平衡的原則上,一方面與中共處理對雙方都有利的重要議題與合作項目,尤其是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處理全球經濟復甦與貿易互動、朝鮮半島核武危機、反核生化武器及彈導飛彈的擴散,以及反恐怖主義活動等具體挑戰;此外,美中執政當局都共同體認到,美元若在現階段大幅貶值,將重創美中兩國的經濟,因此傾向於共同合作並保持彈性。至於美中雙方仍有分歧利益的議題,則將以直接坦白的態度,繼續保持協商的措施,其中包括:西藏問題、人權問題、武器輸出朝鮮和伊朗問題,以及美國對台軍售和軍事合作議題等。 

  目前,美國方面有意加強運用“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平台,與中共方面進行各項建設性合作關係;同時,中共方面也向美國表達,希望美國能具體解除對中共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要求美國承認中國大陸屬於“市場經濟國家”,以進一步擴大美中雙邊經貿關係的質量,並改善貿易逆差擴大的情況。 

  第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成長,中共的軍事能力也同步強化,尤其是在反衛星武器、雷射武器,電子戰和網路武器,以及執行“反介入戰略”和“非對稱性戰略嚇阻”的軍事能力等,都會對美軍的安全構成威脅。目前,在美國的戰略規劃圈中,有部份的意見認為,台灣若採取獨立路線,將引爆美中軍事衝突的發火點,並成為美軍在太平洋地區頭痛的“戰略性包袱”。同時,美國方面認為,目前台海兩岸發展和緩良性互動的趨勢,符合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整體利益;此外,有越來越多的美方人士認為,台海兩岸若能和平解決彼此的歧見,將可使美國卸下“台獨”這個令人頭痛的“戰略性包袱”。 

  換言之,隨著美中台競合關係的質量俱進,三方面對於彼此的“戰略性疑慮”有逐漸下降的氛圍,同時也能夠以較成熟的態度,來共同面對處理仍有分歧利益的重要議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