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回憶父親胡耀邦:改革為藏富於民

http://www.CRNTT.com   2010-04-15 13:32:54  


 
  在川西北,父親給馬爾康人出主意:“林區的人民要富起來,只有四條出路:一是營林;二是加工;三是采礦;四是修建。什麼修公路、建水電站,都讓老百姓去搞。還有商業、運輸、旅館、飯店,也讓群衆去辦。總之,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在雲南省中緬邊境的德宏,他和傣族、景頗族人合計:“群衆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可以種些木瓜、香蕉、菠蘿、芒果等熱帶作物”;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當自治州州長說由於當地搞不了大的工業,所以人均收入還不到240元時,他說:“不要老是盯著大工業,哪裡來那麼多的投資?要搞鄉鎮工業,特別是家庭工業,聯戶工業,幾戶人家聯合起來搞,來得最快。”在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父親對於大量出現的自謀出路、自主創業、鄉鎮企業、長途販運、私營服務業和個體工商戶,一直很贊賞、很愛護,並把它稱為“光彩事業”而大力倡導。

  讓老百姓和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在結合的過程中如何讓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結合起來,這是需要我們來動腦筋解決的複雜問題。

  父親曾經說過“黨的富國富民政策,是最大的群衆觀點,不領導群衆勤勞致富,是最沒有群衆觀點的。什麼怕失控、失靈呀,根本的問題是有些同志,就是抓住瞎指揮權不放,或者是抓住謀私的權不放。因為一辦起家庭農場,他就不能瞎指揮了,也就沒有謀私的權了……目前,辦家庭農場,群衆說是‘上面放、下面望、中間有個頂門杠’。就是怕有頂門杠,你們有中梗阻沒有?你們的頂門杠拿掉了沒有?不行的就是要調開,拿下來。”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這正是改革的目的。父親當年的這一觀念十分牢固。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富民政策”宣傳得最得力,幾乎絕大部分省都打出了興省富民的口號。

父親說他一生有兩大遺憾

  父親是個閑不住的人,1987年,他不再擔任中央的重要工作以後,經常向我講: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他說他自己一生中有兩大遺憾,一是不懂外語,二是不會中國古詩詞的平仄格律。他選擇了古詩文的習作。一類詩詞是他送給他的老戰友、老同志、老朋友的詩,如他在讀完蕭克將軍《浴血羅霄》小說以後,給蕭克將軍寫下這樣一首詩:

  寂寞沙場百戰身,

  青史盛留李廣名。

  夜度將軍羅霄曲,

  清香伴我到天明。

  井岡山時期,毛主席贊蕭克同志為“白袍小將”。文革中,蕭克致信毛主席說,那時紅軍隊伍每多一個人,毛主席都說好呀,我們隊伍又多了一個人。信中意思是希望毛主席團結大多數人。我問,為何把飛將軍李廣和蕭克伯伯相提呢?父親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按蕭克同志的資歷、條件、貢獻來說,本應盡享大將名譽的,但革命隊伍中有些事兒也說不清啊。

  一類是給他的老熟人、老部下寫的,如給魏巍同志的詩:

  禹域乾坤變,人間爪鴻新。

  樑音千百囀,此曲最牽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