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息“宜早不宜遲”

http://www.CRNTT.com   2010-04-15 09:10:01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近日,央行公布的3月份各項金融數據顯示,3月新增貸款為5107億元。M1同比增長29.94%,遠高於17%的年度目標,通脹預期依然揮之不去。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文章稱,如果說M1強化的是短期通脹預期,M0則預示著真實通脹的逼近。通常,由於消費物價相對穩定,私人部門所需的高能貨幣(現金)頭寸的比例相對穩定,即便部分商品出現上漲,通過商品籃子不同商品需求的自動調節,整個商品籃子所需的高能貨幣量將相對穩定。一旦出現通脹,私人部門繼續維持原有的高能貨幣頭寸將無法滿足日常消費交易的需要,增加高能貨幣持有頭寸自然是必然之選。因此,M0頭寸的變動反映為現實通脹的壓力。

  3月份M0同比增長15.81%,這雖低於2月份的21.98%,但若考慮到2月份的春節因素,事實上3月份的M0已經高於2007年6月~2008年7月這一高通脹期的月均同比增幅。顯然,當前真實通脹要遠高於CPI度量的名義通脹值。

  文章分析,當前通脹逼近還表現在:西南五省的特大乾旱以及最近小麥主產區所出現的倒春寒等都成為了過剩貨幣流動性翹動通脹杠杆的洩洪口。雖然有關部門對受災地區農作物的搶險可以使農作物減產降低到較低水平,但無疑有關部門高成本的投入搶險本身就意味著過剩貨幣流動性滲入到農作物領域,為通脹埋下了種苗。同時,3月份的貿易逆差預示相對於加權進口商品價格,人民幣名義匯率均低於均衡匯率。

  流行觀點把進口商品價格走高權作輸入型通脹,一定程度上是斷章取義。嚴格地講,這種所謂的輸入型通脹本質上是人民幣名義匯率無法通過市場機制自動矯正均衡偏離值,致使進口商品的人民幣單位購買力下降。因此,輸入型通脹本質上是匯率偏離均衡水平導致本幣貶值,是一個由匯率引發的貨幣問題,而非價格輸入型問題;同時所謂的輸入型通脹恰恰反映的是中國貿易條件的惡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