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經驗:公眾最信任民間組織

http://www.CRNTT.com   2010-04-25 09:36:21  


 
  這種文化的區別,來自於歐洲的基督教傳統。在20世紀初歐洲社會開始現代化以後,“上帝死了”,教會完全沒有實際權力了,很多人已經不信神了,但是傳統的基督教文化的根一直存在著。在《舊約》裡說:你愛你的神,你愛你的父親,你愛你的母親。在《新約》裡說:你愛你的神,你愛你親近的人和別的和你一樣的人。這就是基督教傳統對人最基本的定位———無論是誰,哪怕是一個奴隸,在信仰上帝這方面,都是平等的。在《聖經》裡有則故事,一個死者跑到上帝的王國,對上帝說“我來了”,上帝說:“你給我走開。”那個人就說:“我哪兒得罪你了,我做得不是挺好的嗎?”上帝說:“你欺負那個最軟弱的人,就是欺負我。那個人沒有衣服穿時,你沒有給他衣服,在他沒飯吃時,你有飯吃沒有給他。”你愛了別人,你就愛上帝,也就具有了你的尊嚴。這樣一種文化根本的定位深植於社會當中,即便現在西方不少人不信上帝了,但他們也知道這些最基本的平等愛人的定位。

  我並不是說,有了這些說教和傳統,在現實生活當中就能沒有自私,沒有人做壞事了,當然不是。可是它作為一種理念,它就存在於社會中,給人們一個尺度。要是現在你去問一個西方人,誰是對人類最有貢獻的人,可能不會有人告訴你是比爾.蓋茨或法國總統薩科奇,會有人告訴你是特蕾莎修女(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因為她幫助全世界的窮人,也可能有人會告訴你是皮埃爾神父,他帶著法國那些沒有房子的窮人到處去找房子,包括沒有法國居留權的人。如果不懂得精神性在西方社會占有的重要地位,你就不能理解這些。在西方社會有這麼一種精神性的存在是植根於傳統當中,才在這種文化的土地上產生了《人權宣言》,因為有這種理念:只要是個活著的人,不管社會地位如何,他就是和我一樣的人,他就是有尊嚴的人,他的權利就是要受到保護。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這些東西本來都有,現在需要重建,還是得在中國的文化底蘊當中去尋找可以喚醒這種力量的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