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ECFA 台灣避免邊緣化唯一選項

http://www.CRNTT.com   2010-04-26 10:42:03  


避免邊緣化是台灣必須高度重視的
  中評社台北4月26日訊/“ECFA有利有弊絕非反對的理由,特別是ECFA它有急迫性,就台灣目前的經濟情勢來看,若無法掌握當下之時機,俟東亞經濟整合完成,一旦被屏除在“東協+3”自由貿易區域之外,對於以出口導向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台灣而言勢必將被‘邊緣化’。”《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周信佑的文章“ECFA是避免台灣邊緣化的唯一選項”。文章內容如下:

  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採取“開放”政策,改變過去“閉鎖”政策所造成的經濟發展劣勢,尋求與大陸洽簽ECFA,作為台灣與亞太經濟整合,甚至全球經濟整合接軌的關鍵一步。

  台灣雖於2002年加入WTO,然而在區域整合興起之下,各國紛紛建構自由貿易區域協定,彼此之間進行關稅減讓,使得台灣反而居於更為不利的地位。為了要維持出口競爭力,台灣致力與其他國家簽署互惠開放市場的區域貿易協定,而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也是台灣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因此與大陸簽訂經濟貿易合作協定(ECFA)對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將有很大的幫助。

  在民進黨過去八年的主政時期,面臨邊緣化之威脅,政府除了鎖台與積極防堵企業登陸外,幾乎沒有任何突圍的策略與辦法,只會把路走得更窄。在多數民眾期待改變的期望下,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採取“開放”政策,改變過去“閉鎖”政策所造成的經濟發展劣勢,尋求與大陸洽簽ECFA,作為台灣與亞太經濟整合,甚至全球經濟整合接軌的關鍵一步;兩岸簽署ECFA原本是好事一樁,然民進黨仍習於“反中情結”,百般阻撓,又提不出自己的替代方案。

  兩岸關係特殊且台灣貿易依存度高,無論從台灣產業結構、國際關係之變遷與經濟組織之整合觀之,ECFA之簽訂對於台灣經濟之發展有其重要性之突破。ECFA將是建立未來兩岸經濟整合的“框架協議”,若真正實現,未來兩岸除了可以確定在一定時程(5-10年)內,逐步取消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加強服務貿易自由化、建立開放和競爭的投資機制,便利和促進兩岸投資、建立爭端解決機制外,甚至可透過協商,逐漸形成允許貨物之自由流通。此外,全球知名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EPorter)亦言,台灣有創新、地理位置優越、人才資源豐實、良好教育制度等優勢,也有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但過去10多年來,卻因政治、經濟被孤立,無法吸引一流的世界級企業來台投資,若兩岸簽署ECFA將可以吸引外資加碼投資台灣,以台灣為跳板進軍大陸,台灣將可以定位發展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知識重鎮。

  ECFA的簽訂是經濟性質,與政治無涉,反對者不應扯入政治意識,提出一些是是而非的理論讓民眾愈感模糊,應以台灣利益為優先考量。不可諱言,任何雙邊協議都會有利弊得失,ECFA亦然,但只要對台灣是利大於弊,政府就應該積極去做。簽署ECFA確實有可能對若干產業造成負面影響,政府應擬妥完整的因應措施,對於可能會受衝擊之產業,規劃適當的配套方案,例如:不列入早期收穫清單、或爭取較長調適期、或列入敏感清單等,以及妥善規劃相關貿易救濟措施以為因應,並進一步規劃敏感性產業之加強輔導計劃,讓產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ECFA有利有弊絕非反對的理由,特別是ECFA它有急迫性,就台灣目前的經濟情勢來看,若無法掌握當下之時機,俟東亞經濟整合完成,一旦被屏除在“東協+3”自由貿易區域之外,對於以出口導向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台灣而言勢必將被“邊緣化”。我們應共同正視“閉鎖害台”,觀明朝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國力是何等的強大,鎖國不到百年,政治腐敗,經濟困窘,國力逐漸衰落,社會矛盾尖銳,甚至激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日本幕府末期不也是如此嗎﹖望反對者能拋開成見,提出政策正視問題,共同為台灣經濟發展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