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看待中美對話中的“鮮明立場”

http://www.CRNTT.com   2010-05-26 08:38:24  


5月24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圖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致辭。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訊/歐美國家意識到單純地向中國施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可能效果十分有限,反而通過中國經濟自身的結構調整來謀求自力的大國發展戰略會給世界經濟創造更多的雙贏機會。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4日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儘管從當前世界經濟的格局中看,希臘所帶來的國際金融市場的震蕩,讓包括美國和歐盟政府在內的發達國家,對要求人民幣匯率改革來緩解自己國內經濟壓力的“迫切性”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也就是說,如何確保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並從中爭取與中國更大的經濟合作,來擺脫危機的做法要比打匯率戰和貿易戰更加重要,但是,中國政府依然利用世界關注的中美戰略對話的平台,再次鮮明地亮出中國經濟自己既定的“後危機時代”的發展戰略——即保持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節奏,爭取做到在支撐社會信心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水平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培育內需、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所需要的結構調整任務。

  因為,從日本和韓國匯率制度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本幣的升值不僅沒有緩解日美、韓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狀況(事實上,韓國和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隨著本幣的升值反而在擴大),反而帶來了自己本國經濟的空心化(企業外出投資)和資產泡沫(本幣標價的資產價值被虛增)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化的過程中,貿然推進人民幣升值,更加可能會加速資產的泡沫現象,這一風險要比中國企業因人民幣匯率大幅增值所造成出口減少的風險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