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獨秀論”風光背後辛酸誰人知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08:46:08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訊/近期,《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紛紛以全球經濟低迷,而中國經濟增長加速、國際金融組織話語權提升、海外大舉併購等為由,發表“中國獨秀”言論,宣稱中國是金融危機的最大贏家。《證券時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經濟飛躍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金融危機中,中國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50%以上。然而中國真的是最大的贏家嗎?“留下了增長,流出了財富”,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引領全球經濟走向復甦過程的背後依舊折射出全球利益與財富分配的巨大失衡。

  文章稱,美元體系和美國金融霸權是全球財富分配失衡的根源。近來,中國雖然在國際金融組織的投票權有所提高,但是重建國際金融格局和國際金融體系的進程依然極其艱難。儘管美國在獨掌世界金融秩序多年之後,不得不將一小部分權力讓給他國;儘管隨著歐元的崛起,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實力躍升以及因之而生的話語訴求,但美元主導的貨幣霸權以及國際金融體系並未改變。對於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實際上美國不願意進行“傷筋動骨”式的改造,而只想搞些“小修小補”的工作,比如適當加強監管、有限增加某些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的份額。美國有兩條底線不可逾越:一是任何國家不得削弱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控制權;二是任何改革建議不得動搖美元的支柱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決定了全球經濟失衡的格局不可能發生實質改變。

  文章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分工格局的變化,全球經濟失衡,特別是“中美經濟不平衡”越來越嚴重。而實際上這種失衡更深層次反映的卻是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和全球製造業中心在國際分工上的失衡以及債權國與債務國之間權利與利益分配上的嚴重失衡。

  最近幾十年,全球主要國家之間逐步形成了依托實體經濟的貿易分工和依托虛擬經濟的金融分工的新型分工形態。在這個日益密切的全球分工體系中,一方面使全球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促進了全球持續20多年的經濟繁榮;另一方面,也使全球化的“盈餘”分配結果更為懸殊。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美國,債務不但沒有對其形成制約,反而成為美國維持金融霸權的工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