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創造更多更靈活平台深化兩岸直接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0-06-21 07:40:40  


 
  總而言之,這屆“海峽論壇”是辦得很成功的。但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標準衡量,還有進一步用足用好用活“海峽論壇”的長處的空間。實際上,筆者就聽到一些台灣朋友抱怨,就是時間太短,活動太集中,不但使各家酒店爆滿,而且使人很難兼顧各項活動,大生“走寶”只嘆。而且,由於“論壇大會”的會場較小,已經到了廈門的近萬名台灣民眾,只有一千多人能出席,因而有一些人表達失望。為此有人建議,何不參考“××活動月”的做法,將時間拖長為一個月,,主項活動與開幕式和“論壇大會”打包舉行,隨後的各項活動就接續依次舉辦,這就不會使人有顧此失彼之感。現在兩岸已經“三通”,從台灣到福建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甚至比過去島內航線還要方便,台灣民眾隨時可來。 

  其次是應更突出“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切忌功利性。在一些性質與投資關係不大的分會場上,有些內地代表在發言中特別強調“海西”,還派發了有關某些縣市的投資環境簡介印刷品,引起一些台灣出席者微言。招商引資不是不能搞,但最好是在與投資有關的分會場進行,以免沖淡分會場主題。 

  另外,還應設法進一步擴大邀請的廣度和深度,雖然出席者大都是南部及基層群眾,但絕大部份仍是泛藍,泛綠團體幾乎沒有,許榮淑也只是“萬藍叢中一點綠”。這當然因為民進黨中央禁止黨公職出席“海峽論壇”所造成。不過,大多數泛綠民眾並非是民進黨黨公職,泛綠團體也不全部受民進黨控制,似是可以透過各種辦法邀請他們參加。而且,採取前面所說的分散議題方法,也有助於避過民進黨“統戰”說詞。畢竟,民俗中的保生大帝、開漳聖王、延平郡王等信眾,有不少是泛綠的,如果將分會場舉辦的時間與主會場錯開進行,就較為容易吸引泛綠團體及群眾參加。 

  来源:澳門《新華澳報》2010年6月21日 作者:富權 (文章略有删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