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低學歷青年太多 不利經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8-05 12:09:10  


香港整體教育水準不高,缺乏經濟轉型所需人才。
  中評社香港8月5日訊/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龍子明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普及高等教育推動經濟轉型”。作者表示:“本港發展高等教育要‘兩條腿走路’,除公帑資助院校外,必須鼓勵高等院校發展私立大學,提供更多學額。加快普及高等教育,既打破本港學生升學難的困局,又吸引國際上的尖子生來港就讀,提升本港勞動人口的素質,為本港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充足的人才準備。”文章內容如下:

  香港末屆中學會考落幕,逾12萬名考生成績揭盅,狀元有所增加,但亦產生6400多名零分生。符合升讀中六最低資格有58,000多人,但中六學額僧多粥少,平均2.2人爭一個公營學額,逾三萬“夠分”考生無緣入讀中六資助學位,需自行到直資或私校“撲位”,該類中六學額有8,600多個。但仍有逾23,000名符合最低資格的考生將落空,未能升讀中六預科,或須報讀副學士先修、文憑課程、轉新制重讀中五等。

     低學歷青年太多窒礙發展

  每年高考放榜之後,輿論的焦點往往集中在鳳毛麟角的狀元身上,卻忽略了數以萬計佔高考生大多數的落榜者。香港中學會考是本港長期高度精英教育的篩選機制,最初是配合港大入學收生,其後是因應社會階級劃分,隨著時代演進經歷多番變化。中學會考制度自1978年正式確立,連同今年的末代會考,33年來已有逾430萬名考生曾接受會考的“洗禮”,這項港人的集體回憶隨著末屆會考放榜而落幕。在港人的集體回憶中,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憑社會”(TheCredentialSociety),社會流動都是由文憑決定。正因如此,學校的教育基本上圍繞兩個公開試而設計,這種考試主導的教學模式和社會流動模式,忽略了學生整體能力的培育。更重要的是,在本港高等教育遠未普及的情況下,考試主導的教學模式出現高淘汰率,不但中五的升學率已大幅減至5成,高考又再篩選淘汰一次,令大部分的學生失去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