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廁摔死算不算因公犧牲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10:22:49  


 
  ※法與理衝突,都怪謬賞主義

  “公僕”的謬賞主義邏輯

  在80年代或之前,我們把原本商業上的交換關係理解為帶有道德倫理含義的服務關係。在我們身邊經常能看到將幹好本職工作叫“奉獻”,碌碌無為叫“敬業”,公務員叫“公僕”。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為此可以專門寫一本書,本專題只能簡化的談談。原因之一是那時候只有公沒有私,既然如此,那麼你所做的一切當然都是為公共利益服務了。所以你的工作天然就是有道德的,當然,有道德的程度是不同的,這個待會再說。總之,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把這種錯位叫做謬賞主義了。

  謬賞的分化與延續

  80年代之後,公和私開始分開,私的部分以利益關係代替了原來的道德關係,因而工作不再是奉獻,而是糊口的營生;而公的部分依然延續了之前的謬賞主義。比如私企員工累死也叫過勞,而體制內強度要小很多的工作都可能評為勞模,其所遵循的邏輯仍然是私企的工作是為自己的利益,體制內的工作是奉獻。按照這樣的邏輯,私企員工叫工傷賠償,公務員叫撫恤優待;熱死在工地的工人叫死亡,摔死在廁所的公務員叫犧牲就不奇怪了。

  ※謬賞主義何以延續

  首先是因為榮譽腐敗

  前面說過,公務員“因公犧牲”是公私分開後,謬賞主義在“公”這部分的延續。然而這個延續並非完全是慣性。事實上,當初沒分開時,謬賞的程度也不同,越接近權力的人群,得到的謬賞越多。這就好比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會造成金錢腐敗一樣,不受制約的權力也必然會造成榮譽腐敗。從這個角度看,謬賞主義的延續,不僅是慣性,也是權力的刻意為之,是册封榮譽這項權力的濫用。

  也有別的原因

  越接近權力的人群得到謬賞越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先進階級”理論。這個理論是俄羅斯傳過來的,就是說民眾分為“先進少數”和“落後多數”,前者應該領導和改造後者。於是,越有權的自然也就是越先進的,道德榮譽自然也越多。如果“落後多數”中有道德出類拔萃的,那一定也是向先進團體努力接近的結果,所以要改變身份,提拔到先進團體來。比如汶川大地震後,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團成員共有36位,其構成為:主持人:1人;軍警:17人;官員:6人;醫護:3人(其中1人同時為軍人);教師:5人;路政:3人;學生:1人。除此之外,體制外僅有的一位農民志願者,也是做為“農民兄弟”的代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