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稀土資源戰略無可非議

http://www.CRNTT.com   2010-09-03 08:05:45  


  中評社北京9月3日訊/近期,歐美、日本多國對中國稀土限產和控制出口政策表示不滿,紛紛要求中國擴大稀土出口量。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國長期扮演了“唯一一個價位低廉的生產大國”的尷尬角色,一旦減少出口,自然會拉高稀土的價格。換言之,中國稀土新戰略的實施,終結了這些發達國家長期廉價囤積稀土資源的戰略。

  中華工商時報發表評論員周太友文章稱,素有“工業味精”美譽的稀土,廣泛應用於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輕紡、發光照明,農業、新材料等領域。目前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為8800萬噸,其中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占全球的31%,俄國及獨聯體資源儲量占全球22%,美國占15%。雖然中國長期以來以全球31%的儲量,供應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卻始終沒有定價權,成為國際價格的被動接受者,被稱為“黃金賣了白菜價”。而在中國稀土大量廉價出口之時,日本等國的企業趁機大量進口囤積,即使是稀土資源儲量占全球15%的美國,也早在1985年就關閉了自己的稀土礦,從中國進口。

  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關於《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條》的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36%,產量則為12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7%;美國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占世界13%,而產量為零;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占世界19%,產量為零;澳大利亞儲量為540萬噸,產量為零;印度儲量為310萬噸,占世界3%,產量為2700噸,占世界2%。

  也就是說,幾乎全世界都成為了中國廉價稀土的受益者。反觀國際石油、鐵礦石等資源市場,其價格與銷量的主動權,哪個不是掌握在資源大國手中?中國作為需求大國,既沒有定價的話語權,也沒有進貨的主動權。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那些對中國實施稀土資源戰略的指責,理由何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