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金十年下兩岸關係發展的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10-09-24 00:10:13  


 
  究其實際,兩岸的政治定位問題不在歷史的遺留,而是後來的轉變。冷戰期間雖說意識形態當道,僵局難解,然雙方基於傳統主權理念,各自宣稱代表全中國,互不相讓。而不論彼此事實上主權所及之程度,以及真正治理之領土幅員大小為何,至少這樣的政治定位對於兩岸而言都是相對明確的。

  始於90年代初期,由於政治現實的限制,台灣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漸有鬆動。在李登輝政府主導下,於1991年修憲,在增修條文第11條將憲法的地域效力限於台、澎、金、馬,承認大陸在大陸統治權的合法性,而此與宣稱代表全中國的主張有相當大的背離。雖說兩岸在1992年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如今成為兩岸共同認知的基礎;然衡諸實際,則與原來毫不模糊的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有相當大的距離。在1999年7月,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2002年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後,台灣等同於全面放棄代表全中國的宣稱。

  台獨主張的考量姑且不論,對於台灣而言,既然在現實上無法代表全中國,則另起爐灶主張台灣的主體性,應該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向。然而多年來的發展已證明,國際政治的現實並不容許台灣走出這樣的一條路。因此,放棄代表全中國的宣稱等於讓大陸掌握“一個中國”的完整詮釋權,而在“一個中國原則”及其內涵由大陸界定之後,統一與獨立遂不可避免地成為兩岸間最大的問題。兩岸之間所謂中央、地方之分野由此而生,反分裂法也以此為立法基礎,台灣的對外空間也遭受緊縮。易言之,兩岸間所謂的平等地位已經無法從政治定位上來考量。

  而更嚴重的是,在台灣對“代表全中國”的政治定位上退守之後,台灣民眾對於身份的認同其實也隨之有了很大的改變。就在2009年5月,馬英九政府就任一年之後,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竟然高達64.6%,只有11.5%的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雖說仍有18.1%受訪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不過廣義來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已經高達82.7%。再以統獨立場而言,雖然僅有26.2%的民眾贊成獨立,但贊成統一的民眾更少,只有10.5%,維持現狀的則是超過一半的54%。而在終極統獨觀念上,更是有45.5%認為台灣最終應該獨立,相對的僅有18.7%的民眾認為兩岸最終應該統一。

  由於台灣的民主體制使然,這樣的身分認同與統獨態度極有可能在未來經由民主程序成為政治上的現實。對應於大陸不容置疑的統一立場,此一政治定位及其衍生出的身分認同趨勢絕對會是黃金十年的一大陰影,兩岸和平發展的一大隱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