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假如香港主辦亞運

http://www.CRNTT.com   2010-10-08 10:49:49  


有了資源善用的近景、區域整合的遠景,香港申亞才符合香港精神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特區政府應做的是說服中央牽頭提議修改亞運章程,容許多個城市合辦,才結合鄰近城市一並申請,以達成本效益,確立鄰近地區的群聚效應。先例一開,大有潛能:日後香港也可和其他城市合辦,例如首爾或新加坡,這對促進國際雙邊合作甚有功效;廈門亦可和台北申請合辦亞運,那可是兩岸整合的神來之筆。有了資源善用的近景、區域整合的遠景,香港申亞才符合香港精神。南方網今日刊發評論員沈旭輝的文章“假如香港主辦亞運:國際關係篇”,文章內容如下:

  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申辦2023年亞運,無論最終會否申辦、能否成功,這都是國際關係的特例,因為用什麼名字形容香港也好,擁有同級別身份的單位從未成功主辦亞運,遑論奧運、世界杯等世界體育盛事。僅可比較的案例還是來自香港:不算規模太小的東亞運,香港曾在1956年主辦相當於歐洲國家杯的第一屆亞洲國家杯足球賽;另一例子是主辦過一些國際棒球比賽的波多黎各。今天香港已回歸,情況又相異。

  亞運、奧運都以城市為申辦單位,但基本法規定香港可獨立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國際體育活動,因此,廣州申辦和香港申辦,身份完全不同:廣州代表中國,香港代表中國香港。城市在申辦過程常隱含國力比拼,各國元首不時在最後階段親自拉票,個別國家甚至以中央資源支持城市申辦。假如香港申辦,相信中央會全力支持,但理論上,這只是一個成員對另一成員的支持;要拉票,最高級別的依然是特首。假如馬尼拉競逐同一屆亞運主辦權,馬尼拉市長固然要和香港特首在城市層面平起平坐;但要是菲律賓總統隆重其事拉票,又會被逼在特首身旁,因為後者又是香港最高負責人。各國元首會否採用菲律賓思維,因為香港“地方官員”主持開幕禮的“不對等”而拒絕出席,尚未可知。

  我們不必因為菲律賓小家子氣而介懷,但得響應其他國家的疑問:廣州申亞有中國為腹地,多哈申亞有卡塔爾的豪富王室撐腰,而香港腹地只有中國香港,那發生特殊事故時,香港有沒有能力解決,或發生什麼中央才協助?當然,沒有龐大腹地也可舉辦大型運動會,新加坡就剛主辦第一屆青年奧運。但它就是超支了兩倍,總支出也不過四億新元,是香港申亞的零頭。

  這延伸到另一問題,就是體育也可觸及國家層面。以北京申奧為例,這不但是體育盛事,也對中國外交有深遠影響。假如香港成功申亞而不願花費,也許被“別有用心的外國勢力”演繹為中國國力下降;假如香港獲申辦權而爛尾,像印度英聯邦運動會那樣,或忽然有議員發起抵制,又會影響中國國際形象。這些算是“外交”還是“外事”,香港能否以任何原因臨時請中央援助,中央有沒有責任出手,出手會否影響香港的獨立會員身份,都不能簡單定論。反恐是否香港自己處理,涉及國防還是保安,也涉及相關撥備的計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