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你是你,我是我 兩岸關係的重大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10-11-23 00:22:10  


 
  2007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在2008年12月的“12.31”重要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做了同樣表述。這是大陸方面根據歷史和現實,對於兩岸關係的本質做出的戰略判斷。事實清楚顯示,這一判斷已經並將繼續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基礎。現在,世界已出現了,並將繼續出現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共同體。與所有這些共同體比較,兩岸命運共同體不僅具有共同利益的內涵,而且還具有血脈相連和共同命運,即休戚與共的內涵。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在十九世紀中期以來的一個半世紀當中,在中華民族經歷的,從深重苦難到偉大復興的曲折歷史進程中形成、發展的。2008年5月以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順利開局、起步,就是在實際存在的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實現的。多年來,大陸的一系列惠台政策,特別簽訂ECFA過程中的對台“讓利”,都顯示了這一點。

  但是,人們的認識明顯落後於實際的事態發展。至今,不少台灣人士拒不承認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存在。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否認,也無法否認兩岸同胞的血脈相連,但卻明確否認兩岸同胞命運相同、休戚與共,即所謂的“你是你,我是我”。這是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和平發展的重大隱憂,而如何有效消除這一隱憂,則是又一個重大挑戰。民族認同是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血脈相連和休戚與共,同樣是民族認同的內涵。所以,在兩岸關係當前形勢下,堅持強化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將是消除隱憂、應對挑戰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舉措。2010年7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就明確強調了這一點。

  2008年3月以來,“求同存異”一直是兩岸一個重要共識。這一共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順利開局、起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還將在未來時期,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求同存異就是,為實現或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岸積極尋求、建立共識,並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內涵的合作,而對於暫時難以消除的分歧,則予以擱置,不因之妨礙兩岸的共識和合作。但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面臨“由易到難”、“先經後政”的易和難、經和政的必然轉換,即兩岸關係中較易求得共識、較易進行合作的經濟問題,都已大體形成機制和框架,而難以求得共識、難以進行合作的政治問題,已明顯突出。更重要的是,這些政治問題正逐漸成為制約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和平發展的重要問題、重點問題,甚至關鍵問題,因而勢難長久擱置,需及時尋求解決之道。可以認為,尋求共識、進行合作,將同樣是解決困難問題的有效方式,甚至是必經之途。所以,不僅需繼續堅持求同存異,而且需實行求同化異,即通過尋求共識、進行合作,及時、有效地處理難以擱置、不應擱置的困難問題。增進兩岸互信、強化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面臨的都是具有大難度的政治問題。必須堅持求同化異,才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求同存異與求同化異密切結合、共同運用,必將促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順利開局、起步向持續、深入進行、有序轉換的實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