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中國經濟必須調低增長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10-12-08 08:40:01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的社會化程度,改革醫療、失業、養老保障制度,增加政府轉移支付,當然會增加消費傾向。但是,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要達到使消費傾向有顯著增加的程度是不能承受的。經濟參考報發表浙江財經學院經濟與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謝作詩文章表示,短期里,政府可以通過諸如家電下鄉、農機下鄉等政策來刺激消費,但是這些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到底有限,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向前看,政府再也沒有像房地產市場、汽車市場那樣的巨大存量需求可以開發利用了。短期里,政府可以通過增加投資來增加國內需求,但是長期中,投資又會變成新的供給,而可以形成新的增長點的投資領域並不多。基礎設施投資由於大型機器設備的使用,對於增加就業,促進廣大中下層人民收入增長的作用也不會顯著。

  文章分析,要增加消費,核心仍然是增加收入,特別是廣大中下層人民的收入。

  首先,這是一個轉軌國家的制度制約問題,而不是一般市場經濟國家的消費傾向不足問題。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占的比重過高,土地等重要生產要素國家所有,以及上游產品壟斷經營等等嚴重制約了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增長。這些都不是需求管理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要通過改革制度才能解決。但是這些領域的改革越來越困難。

  其次,這又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問題。廣大中下層人民收入的提高,最終要依靠製造業來實現。然而今天的經濟是耐用品經濟,其特征是生產能力超過消費能力,為此需要外需吸收我們的勞動密集製造品。現在面臨外需減少,這就構成了矛盾。好些人認為農村存在巨大的存量需求可以開發。但實際並不是。追根溯源,不僅農民將來之收入提高依賴於製造業,就是他們既有的收入也是來自於製造業。邏輯上,我們要靠工業發展來讓農民富起來,而不是通過農民的消費來吸收工業的巨大產能。

  外需回歸,於是需要增加國內消費,而增加國內消費,歸根結底需要增加百姓收入,這又離不開外需對於我們勞動密集制成品的吸收,經濟就是在這樣的“怪圈”中行進。為此,維護匯率穩定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目標。

  文章指出,既然世界經濟過去的高增長是非常態的高增長,長期將回歸常態,與此相適應,我們的外需增長也將從非常態回歸到常態,那麼中國經濟必須調低增長預期。無論從需求方面看,還是從供給方面看,曾經8%以上的高增長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未來中國經濟將會告別8%以上的高增長時代,很可能會回到一個7%左右的中速增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