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峽兩會復談後首次齟齬似有政治背景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09:05:27  


 
  那就是說,這就應是屬於政治上的層面原因了。這樣的理解,看來與事實會是八九不離十。實際上,國民黨在“五都”選舉“慘勝”後,馬政府遭遇內外夾攻壓力。其一、是民進黨有直迫“二零一二”的威脅,並因此而要成立兩岸智庫,走中間路線,直取馬英九的軟協。其二、黨內也有不利馬英九的議論及小動作,包括連勝文的中槍是馬英九“鏟除連系”的猜測,及對“馬金體制”的質疑,尤其是對馬英九自違背其在參選“總統”時作出的“不兼黨主席”諾言,在兼任黨主席後“連選連敗”的質疑。

  正因為如此,馬政府為擺脫不利狀況,就對兩岸協商的態度突然“硬”了起來。除了是“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拋出“七大核心利益說”,包括民主、主權、安全、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空間的權利、不被歧視的權利以及弱勢者的生存權利等,實際上是馬英九打出的“民主拒統”招牌,作為今後兩年指導兩岸關係的綱領之外,還執意要在《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中,塞進“國際監督”的文字。很明顯,馬政府是要比照“WTO”的規則,在類似“FTA”體制的“ECFA”中的爭端,應由國際機構來調解仲裁。然而,這樣做就等於是把兩岸關係比作為“兩國關係”,而背離了台灣地區是以“非主權國家的地區單獨關稅區”的定位加入“WTO”的規定。這對於既要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又要執行“WTO”規定的中國大陸來說,當然是難以接受的。因為有此爭端,原本規劃在第六次“陳江會”中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就無法簽署了。

  很明顯,所謂“未來兩會若無協議可簽,就不會召開陳江會”之說,就是衝此而來的,等於是向北京施強壓力,必須按照台北的設想簽署《兩岸保護投資協議》。實際上,江丙坤昨日在圓山大飯店迎接陳雲林致歡迎詞時就說,“這次會談未能簽署投資保障協議,這是台商最關心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