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誰在製造奶粉荒?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11:53:53  


 
“農田到餐桌”還是“從餐桌到農田”

  公眾的不信任還來自對奶業監管的質疑。

  儘管近年來對奶業的監管屢有消息公布,但“救火式”的監管不足以收獲消費者的信心。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一針見血地指出,國際上強調的是“從農田到餐桌”的順向控制,而我們的做法常常是“從餐桌到農田”的監管。

  “食品安全是最後一道關卡。不能出了事才追究,甚至出了事也不追究,”王丁棉指出,相關管理部門的“護犢情深”有百害而無一利,“就像小孩子不能縱容一樣,對某些奶業企業的寬容是害了他們。有膿包不怕捅破,才能讓企業更好地發展。”

  “救火式”監管的弊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就有所反映。當時曾有業內人士提醒監管部門,經銷商手中可能仍有問題奶粉流出,但未引起足夠重視。

  而問題產品從企業售出後,賣給了誰,也沒有真正跟進監控。直至一年後,陸續有上海、西安等地的乳品企業再次涉嫌生產、銷售三聚氰胺超過國家標準的乳製品,才被監管部門查處。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認為,要想重塑消費信心,惟一的辦法就是從奶牛養殖的源頭上開始嚴格把關,把產業鏈監管前移。

  不從源頭開始監管,就會給企業留鑽空子的機會。據悉,某大型乳業企業曾經出口2500噸乳製品,因產品不合格被國外銷售商退回,該企業隨後又將這些乳製品內銷國內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認為,對於監管部門來說,應該全方位地推進監管,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此外,中國對於乳業標準的設定也頗受公眾質疑。2010年,被寄予質量安全第一關的乳業新國標實施,但其一系列規定被外界普遍詬病為奶業“倒退了25年”。

  單從數值上看,乳業新國標對原奶質量反而比此前的規定更寬鬆。業內不少人士也因此質疑,該標準出台的背後,可以看到大型乳企身影。

  “這讓公眾心目中的政府監管大打折扣,中國乳企要挽救岌岌可危的公眾信任仍有很遠的路要走。” 王丁棉說。

  ( 2011-02-28 10:58:42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