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應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的外部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1-03-25 08:38:08  


 
  中國在經濟規模上的快速成長並不能掩蓋與主要發達國家之間的實質差距。事實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框架下,已嵌入到全球價值鏈分工環節的中國經濟,業已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產業和資本流動的一部分。例如,中國去年將近6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由外資企業創造的。對於經濟總量超越我國台灣地區、逼近韓國的我國廣東省來說,優化的經濟結構和普遍的幸福感,才是下一步應當追求的目標。國人更應看到的是:美歐設在金融領域的壁壘以及日美在高端產業領域相對中國的巨大優勢,都是中國短期內難以逾越的瓶頸。

  一向特別重視趨勢的西方國家最不能容忍的是不遵守它制定的或不和它玩同一遊戲規則的國家和勢力。他們的戰略是:在中國經濟還不十分強大之前,利用他們操控的國際經濟秩序對中國施加各種壓力和幹擾,以圖削弱中國經濟的快速上升之勢,盡可能地維持現有的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國際經濟格局,或者利用現有的規則盡可能地壓縮中國的上升空間。

  警惕戰略機遇期的中斷

  文章指出,目前是中國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同時大概也是外部環境變化情勢最敏感或者說外部風險正在累積的微妙時期。在享盡了既有秩序框架太多好處的主要發達國家看來,與其並不在同一戰壕里的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的迅速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國際話語權訴求,儘管是難以阻遏的歷史趨勢,卻總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假如我們把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到目前這段時期作為考察中國國際經濟地位變遷的時間光譜,會發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大國正從有求於中國,向賦予中國一定的國際行為空間,到運用綜合力量工具來防範中國成為國際政經秩序變革的積極主導力量這個策略演變。換句話說,中國利用西方發達國家金融力量衰弱的有利時機以顯著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時間光譜已成過去。如果一定要列出本輪金融與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從既有國際秩序框架中獲取的話語權菜單,我們會發現其實並不很多。例如,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中的發言權的些許擴大,只是美國在保持自身否決權的情況下,力壓歐洲和日本讓渡一部分權力的結果。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治理結構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至於備受期待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也大體如此,美國人可以指責小布什的窮兵黷武和在國家經濟治理上的不思進取,但一定不會懷疑其在美元最為困難時期為了保持其主導地位而付出的相關努力。至於打著變革旗號上台的奧巴馬政府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一點也不比前任軟弱。

  所有中國金融業者都不容忽視的風險是,早已把轉嫁經濟風險招術玩得純熟的美國,是不會放棄利用中國的經濟與金融漏洞來遏制中國經濟金融崛起步伐的。中國萬不可鬆懈自己的敏感神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