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文學雜誌重新洗牌 文學偶像取代傳統作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4-06 14:05:52  


 
偶像派回歸

  2011年03月30日14:56 新民周刊 
 
  有句西諺說得好:“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他們只不過在走前輩已經走過的道路,重新接續中斷已久的作家主編文學雜誌的歷史傳統,不管他們自己怎麼看待,也不管他們是否承認。

  撰稿/陳子善

  1922年3月,新文學雜誌《創造季刊》在上海橫空出世。它是剛剛創辦不久的新文學社團創造社的機關刊物,第一卷第一號上發表了郭沫若的詩劇《棠棣之花》、鬱達夫的小說《茫茫夜》、張資平的小說《她悵望著祖國的天野》、田漢的獨幕劇《咖啡店之一夜》、成仿吾的小說《一個流浪人的新年》等重要作品。創造社以此為標誌正式登上中國文壇,從而繼文學研究會的《小說月報》之後,為中國新文學進程提供了另一種發展的可能。《創造季刊》第一卷第一號一經問世,立即在大江南北的文學青年中不脛而走,三個月即再版,由初版的竪排改為橫排,至1929年5月,已重印了五版!而這本創造社首種機關刊物的創刊號正是由剛以小說集《沉淪》震動文壇的鬱達夫主編的,其時他才26歲。

  創造社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創辦的文學雜誌一種接一種,《創造季刊》之後,又有《創造周報》、《洪水》(周刊和半月刊)、《創造月刊》、《文化批判》等等,勢頭越來越猛,影響越來越大。更有意思的是,這些雜誌的編者大都年輕,郭沫若主編《創造周報》時年歲稍長,也不過31歲,“創造社小夥計”周全平主編《洪水》周刊時才22歲,詩人馮乃超主編《文化批判》時27歲。

  不獨創造社如此。中國現代文學雜誌的數量之多,恐怕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最粗略最保守的估計就有一千餘種。《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1988年9月天津人民出版社版)就收錄了276種,《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新編》(2010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又收錄了657 種。不過,後者所收並非全是文學雜誌,兩者所收也不限於新文學雜誌。其實,自晚清以降,作家編輯家一身而二任的大有人在,作家主編文學雜誌本是題中應有之義。

  就新文學而言,1920—1930年代的中國文壇新文學雖未能一統天下,卻已是大領風騷,新文學雜誌此起彼落,百花齊放,爭奇鬥艶。必須指出,這些雜誌的編者大都是文學新銳或仍屬年輕的中堅。其中,既有先以創辦雜誌聞名而後再在文學創作上嶄露頭角的,如茅盾,他1921年1月接手《小說月報》編務,大刀闊斧革新時才25歲,當時署名“桐鄉 沈雁冰”,還未使用筆名“茅盾”,1927年9月他的第一部小說《幻滅》在《小說月報》亮相,才署名“茅盾”;也不乏先以作品受到文壇關注接著編輯文學雜誌的,如巴金,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成名作《滅亡》,到了1934年,他在北平先後與靳以合作主編《文學季刊》、與卞之琳等合作主編《水星》,時年30歲,兩年之後又在上海與靳以合作主編《文季月刊》,而靳以與巴金首次合作時才25歲,卞之琳與巴金合作時才24歲。

  數字頗能說明問題,不妨再舉些較具代表性的例證。朱自清1922年與俞平伯合作主編中國第一份新詩雜誌《詩》月刊時才24歲,田漢1924年主編《南國》半月刊時26歲,馮至1926年與楊晦等主編沉鐘社機關刊物《沉鐘》半月刊時才21歲,朱湘1927年獨立自辦《新文》時23歲,徐志摩1927年主編新月社機關刊物《新月》時30歲,沈從文1928年與丁玲、胡也頻合作主編《紅黑》雜誌時30歲,丁玲1931年主編左聯機關刊物《北斗》時27歲,施蟄存1932年主編現代派代表刊物《現代》月刊時27歲,蘇青1943年主編《天地》月刊時30歲、吳祖光1946年主編《清明》時29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