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09:35:31  


1924年孫中山手書的《黃埔軍官學校訓詞》。其內容為: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訊/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20世紀中國的“歷史定位”?《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日前專訪著名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金衝及,就此進行了對話:

  理論周刊: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為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對近代中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那麼,從百年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的角度來說,該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影響和作用?

  金衝及:革命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辛亥革命是中國人多年鬱積的憤怒的大爆發。那時候,兩個冷酷的事實沉重地壓在無數中國人的心頭。

  一個是:極端深重的民族危機使人們痛感國家要滅亡了。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十幾年內,中日甲午戰爭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列強在華紛紛劃分勢力範圍,八國聯軍武裝占領中國的首都北京和《辛醜條約》的簽訂,日俄兩國在中國土地上開戰,中國的鄰邦朝鮮被日本強行吞並,這一連串令人驚心動魄的消息不停地傳來。哪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人還能夠坐視不顧?“救亡”成了千百萬中國人最強烈的要求。

  孫中山在1894年興中會成立時沉痛地寫道:“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他第一個響亮地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年輕的魯迅1902年在日本悲憤地寫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陳天華在1904年呼喊:“要革命的,這時可以革了,過了這時沒有命了。”隔了一百多年後重讀這些話,依然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當年愛國者為祖國前途命運而焦慮的那種急迫心情。

  另一個事實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清朝政府已是個一味媚外的政府。簽訂《辛醜條約》,後皇皇上諭中“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那句話,刺痛了多少愛國者的心!陳天華寫道:“朝廷固然是不可違拒,難道說這洋人的朝廷也不該違拒嗎?”它激起人們廣泛的共鳴。這個政府又是個極端腐敗無能的政府。在清廷擔任過侍郎的徐致祥早就說過:“吾立朝廷四十年,識近屬親貴殆遍,異日禦區宇握大權者,皆出其中,察其器識,無一足當軍國之重者。吾是以知皇靈之不永也。”這個政府還是個野蠻專制的政府,拒絕實行任何根本改革,人民沒有任何民主權利可言。連原本十分溫和的立憲派發動的請願早開國會運動,也在清廷高壓下失敗。人們對這個政府已喪失掉最後一點希望。

  長沙海關稅務司偉克非在武昌起義前將近半年寫給總稅務司安格聯的信中說:“毫無疑問,大多數老百姓是希望換個政府的,不能說他們是革命黨,但是他們對於推翻清朝的嘗試是衷心贊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將來,一場革命是免不了的。”

  人心向背決定一切。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席捲全國的革命大風暴的到來,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這場革命不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次了不起的巨變。新中國成立時,在天安門廣場奠基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鐫刻著辛亥革命的英雄群像,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報告中把辛亥革命同新中國誕生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改革開放擺在一起,稱為“二十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這是極高的評價,比其它千言萬語更明白準確地說明了辛亥革命在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定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