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電問題的實質是大企業病

http://www.CRNTT.com   2011-04-15 09:11:01  


身份上是民營公司的東京電力公司,實質上是不折不扣的政商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在高度增長早已成為過去時,泡沫經濟已然崩潰了20年的今天,日本不僅在產業結構上亟需調整,以大企業為核心的利權構造已經到了非打破不可的時候了。這一點,隨著被稱為‘下流社會’的社會貧困層擴大,本來就堪稱共識,而此番核事故使東電問題浮出水面,更凸顯了以東電為代表的大企業病入膏肓的程度”。南方網今日登出北京學者劉檸的評論文章“東電問題的實質是大企業病”,全文如下:

  震後一個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的次生災害卻仍處於進行時。核反應堆冷卻不力,導致廠房屢屢爆炸,高放射性的核廢液外洩,甚至排入大海,污染了空氣、海洋,不僅使日本國民感到不安,且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恐慌。經此一劫,國民和輿論對東電同仇敵愾,根子越挖越深,有太多的問題和黑幕已經被晾出來。考慮到事故處理告一段落之後,對相關責任者(包括企業法人)的法律追究及與此相關的經濟索賠交涉必至,在日本社會的輿論和法律環境下,可以想象,該公司無疑將面臨包括法人解體在內的嚴峻後果。 

  對東電的指責和批判,筆者注意到,絕大多數質疑和批判基本停留在就事論事,或揭露其過去修改、偽造運行記錄等“前科”等層面,旨在指出東電原本就是一個“壞孩子”。4月5日《南方都市報》刊登葉檀的評論《東京電力顯示東亞財閥體制陰魂不散》,在指出東電“財閥”出身的同時,把問題的病根歸咎所謂的“東亞財閥體制”。筆者竊以為,如此批判,其實並未瞄准靶子。 

  首先,東電的“出身”問題。東電的前身,被認為是於1883年成立的東京電燈公司。戰前存在的彼時的日本五大電力公司之一的東邦電力的子公司“東京電力”與東京電燈公司合併,成為戰前的東京電力。這個構成戰前東京電力的兩支,分別隸屬於三菱財閥和岩崎財閥,但在三菱系和岩崎系中,均屬於旁系和關聯公司,而不是兩大財閥的嫡系。戰前的東京電力後又經過半官半民的日本發送電公司(1939年)和太平洋戰爭前夕(1941年)的關東配電公司的管轄權變更,1951年日本發送電和關東配電重組,成立了戰後新的東京電力公司,並於當年上市。但從法律上來說,戰後的東電與戰前的東京電力已沒有直接關係。因此,就東電的身份而言,雖不能說與財閥毫無幹系,但關係不大是一個事實。 

  其次,戰後從1945年到1952年,作為美國對日民主化改造的一環(所謂“摧毀日本推行戰爭的基礎”),戰前財閥被解體。儘管後來三井、三菱、住友等舊財閥系企業重新集結成企業集團,但無論從法律和資產關係上來說,已與戰前財閥不可同日而語。財閥最主要的特點是家族支配,這在戰後經過合法上市重組的企業集團中(即使是沿襲戰前財閥名號的集團),幾乎無跡可尋。所以,說東電的問題源於其財閥“出身”,似嫌牽強。 

  儘管從身份上來說,東電是一家民營化的上市公司,在資產關係上不同於諸如日本電源開發(J-Power)這樣的半官半民的電力公司,但東京都政府是其大股東,其舉足輕重的實力,在全球也是排名前列的電力公司之一;東電的會長或CEO率團出訪海外,會受到訪問國相當級別高官的接見(前中國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高嚴最後一次見諸報端的公務活動便是會見東電代表團);自民黨時代,東電是屈指可數的政治獻金大戶之一。凡此種種表明,身份上是民營公司的東電,實質上是一家有相當影響力的大企業,不折不扣的政商。

  日文中有個詞語叫做“大企業病”,說的是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叠床架屋,上下關係等級森嚴,官僚主義妨害意思疏通,乃至為了利益追求而不惜與政界“勾兌”,以期獲得政策傾斜的關照等弊害。公平地說,大企業病非日本所獨有,美國曾幾何時的安然公司,乃至此番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雷曼兄弟等,某種意義上,也都是大企業病的典型案例。但相比較而言,不能不說,被認為是企業社會的東洋文化風土,確實是大企業病的沃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