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內地“狀元”香港升學記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12:16:09  


 
  香港回歸中國的第二年,香港行政特區為招攬內地人才,開始推行“傑出內地本科生計劃”。同年,名列公立大學前茅的港大啟動了“內地本科生入學計劃”。2002年,在雙方政府的同意下,港大在首批開放的兩市(北京、上海)四省(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招收了第一批內地自費本科生。

  高考前,有幾個香港高校到學校里做宣傳,李清揚就順手交了報名表。

  北大還是港大,高考結束後,真正的抉擇擺在了李清揚面前。像其他內地生一樣,李清揚對未名湖清華園有一股抹不去的情結,而另一邊是逐漸被內地認可的、擁有多方優勢的香港高校。

  “香港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規則來管理大學,在制度上、架構上與國際接軌。香港政府在教育上不惜投入大筆資金,用領先於國際水平的待遇招攬優秀師資,使得香港高校具備國際水準、國際公認的品質。而大學對於內地來說,實際上是一個舶來品。但在模仿的過程中,內地大學很多的‘非大學本身的元素’,導致其與國外現代大學存在較大差距。”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馬健生教授說。

  志於學商的李清揚最終選擇了香港大學。

  李清揚與其他優秀內地生在香港高校得到的高額獎學金,也被內地媒體爭相報道。李清揚對此有些不滿:“選港大還是北大,本身是你願意選哪個學校的問題,他們老喜歡拿獎學金來討論,感覺你很拜金,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香港高校沿用的是英國中學七年、大學三年的學制。在2012年香港改用“三三四”的新學制前,港大的內地生可在內地高校委培一年,再正式入讀港大。

  接受港大內地生委培的內地高校均為名列前茅的名校。因此,李清揚被港大錄取之後,同時也可以獲得在北大委培的體驗,這也是不少優秀內地生選擇港大的一個原因。

  2008年內地市級狀元黃靜(化名)亦投向了港大。黃靜告訴記者:“一直都蠻想考香港的學校,既可以‘出來’,還可以去北大。其實兩個學校都挺想去,但如果四年都呆北大,沒什麼excitement。”

  內地開放招生的省市逐年增多,但香港高校在早期能夠真正走進內地公眾的視野,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狀元效應”。

  陸今妮即將從香港大學化學系拿到博士學位,但2003年她報考時,香港高校在內地的宣傳甚少。她對於香港高校的了解,大部分來自在港大就讀的“父母朋友的孩子”。

  “跟我報考那時候很不一樣,現在聽到的都是狀元。”陸今妮說。

  近幾年的招生結果顯示,內地學生赴港讀書的人數正在逐年上升。香港高校一邊增加在內地的招生人數,一邊抬高內地生學費。香港大學學費已從陸今妮報讀時的4萬多港幣,漲至12萬港幣。

  更受關注的是,單單港大今年就攬走了內地17個省市狀元,比2010年多了近一倍。馬健生分析:“這跟香港高校的競爭策略、吸引學生的策略的改變有密切關係。早期時,他們並不是說要狀元的,我估計他們了解了中國市場的公眾心理後,調整了競爭策略。香港的大學比較多,簡單來說就是產能過剩。我想他們可能更清楚地意識到了內地作為生源地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