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在“國統會”表現既反“獨”又反共

http://www.CRNTT.com   2011-09-29 08:02:10  


 
  值得注意的是,在馬英九於月前“總統府”緊急記者會上,所提“當時我也在場”的討論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國統會”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上,有兩個人是發言反對《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文本的。其一是陶百川,強烈質疑一旦通過這個文本,就等同於提倡“兩個中國”甚至是“一中一台”,因而主張將之送回研究委員會,並將之束之高閣。其二是康寧祥,則是以民進黨“台獨黨綱”的立場予以反對。但由於沒有更堅決的反對聲音,而行政主管部門(“行政院長”郝村和“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基於職責所在,必須為“草案”背書,因而李登輝仍以主委的職權,裁示“草案”通過。

  其實,馬英九雖然反“獨”,但同時又反共。實際上,在於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召開的“國統會”研究委員第二次會議上,時任“陸委會”副主委,同時也是“國統會”研究委員的馬英九,作了一個題為《終止動員戡亂後對中共及兩岸關係之定位》的報告。馬英九在這份報告中,呈現的是代表當時“行政院長”郝伯村內閣的整體構思。根據這份報告,堅持了四十年的“一個中國”立場屬於“政策不變”的部分,而“中華民國之主權及於大陸全境”的立場也不會改變。至於“三不政策(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雖然不再提起,但仍然堅持“現階段我政府與中共政府不作政治性、實質性接觸”。比較重大的調整則是放棄以“戡亂”方式統一中國,與此相對應的是不再視中共為當然的“叛亂團體”,同時將中共定位為“實際控制大陸地區之敵對政權”。至於如何定義“一個中國”,“行政院”的態度是“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兩個政治實體”,而且“我為合法之中央政府,中共為控制大陸地區之敵對政權”。

  《國統會與李登輝大陸政策研究》一書,附錄了馬英九於當年二月二十日手草的《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中共政權與兩岸關係之定位》說帖尚未完成的草稿,其全文如下:

  壹、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之政治涵義

  一、回歸憲政常態,落實憲政改革

  二、認知國家暫時分裂之政治現實

  三、正式放棄以武力統一中國之政策

  (說明:終止戡亂時期之首要原因為落實台灣地區之憲政改革,其次方為兩岸關係之調整。惟此說明屬背景參考性質,不一定列入國統會未來正式討論時之內容。)

  貳、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之影響

  一、政策改變部分--我方不再以“戡亂”方式統一中國

  二、政策不變部分

  (一)一個中國的基本立場。

  (二)中華民國之主權及於大陸全境。

  (三)以和平及民主方式統一中國。

  (四)反共。

  (五)在中共放棄武力犯台之前,兩岸交戰狀態尚未終止,雙方敵對關係依然存續。

 (六)現階段我政府與中共政權不作政治性、實質性接觸。

  (說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