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叙利亞:這是怎樣一個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11-08 14:17:52  


 
縱橫捭闔的平衡外交

  要想在複雜的中東生存、亦或爭得一席之地,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手段。叙利亞現總統巴沙爾之父、前總統老阿薩德於1970年上台,曾被稱為大馬士革的“斯芬克斯”,其制定的叙利亞對外戰略也如其本人一樣高深莫測,令人很難讀懂。然而不得不承認,老阿薩德超凡脫俗的駕馭國際和地區形勢、以及善於在各種勢力之間搞平衡的能力,決定了其對外政策看似矛盾、卻緊緊圍繞叙利亞國家利益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並最終使叙利亞從一個被西方列強弱肉強食的“犧牲品”轉變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地區強國。

  冷戰時期,叙利亞奉行親蘇政策,是蘇聯在中東的堅定盟友,也是蘇聯打入中東與美國爭奪對抗的重要依托,而且與埃及最終轉投美國不同,叙利亞一直站在蘇聯的陣營中。因此,叙利亞與美國早在歷史上就結下了不小的梁子。

  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這等於是背叛了與叙利亞的盟約,使叙利亞獨自面對以色列超強軍力的威脅。在當時的中東,叙利亞與伊拉克雖同為同根同源的復興黨執政,但一山不容二虎,政治主張分歧加上利益矛盾,兩國關係一直不睦。1979年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查封了國內惟一的復興黨親叙力量,使伊叙剛剛結成的反埃聯盟瓦解,叙利亞深陷腹背受敵的困境。但正是同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由昔日美國和以色列的盟國搖身變為反美、反以的急先鋒。老阿薩德抓住時機,不惜冒著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翻臉的危險,在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朗對抗伊拉克。也正因如此,當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時,只有伊朗派軍隊支援叙利亞。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老阿薩德再次審時度勢,認為一旦薩達姆成功吞並科威特,並通過沙特操縱石油武器,將壯大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同時,考慮到蘇聯衰落、美國一超獨霸的態勢,叙利亞失去背後靠山,老阿薩德決定加入老布什政府組建的反伊拉克聯盟。這次“站隊”為叙利亞贏得了豐厚的回報,西方國家和海灣六國減免了它的大部分外債,歐盟撤銷了對其武器禁運的制裁,並繼續向其提供經濟援助。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不久,叙利亞又與埃及一道,同海灣六國共商戰後海灣安全安排問題,並簽署了《大馬士革宣言》,提出組選一支以埃叙為主力的海灣阿拉伯維持和平部隊,以保證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的安全與和平。叙利亞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而叙利亞與鄰國黎巴嫩的“特殊關係”一直就是世界關注的焦點,當然,這個彈丸小國也是叙利亞重溫昔日“大叙利亞”之夢的立足點。黎叙在法國委任統治時期曾是同一個政治實體。40年代黎巴嫩獨立後叙未予承認,黎叙仍保持“特殊關係”。1976年黎巴嫩發生大規模內亂,3萬叙利亞軍隊以“阿拉伯威懾部隊”的名義進駐黎境內。自此,叙利亞在政治、軍事方面對黎巴嫩進行了實際上的控制。同時,叙利亞堅持認為,反對以色列占領的“抵抗運動”不是恐怖活動,而是“正義鬥爭”。因此,叙利亞大力支持巴勒斯坦哈馬斯、吉哈德(伊斯蘭聖戰組織)和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不但在大馬士革為這些組織設立辦事處,而且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支持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激進力量與以色列抗衡,使之成為對以、對美鬥爭中行之有效的兩張“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