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理該開辟大國經濟發展新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08:21:05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在歐元區經濟亂象叢生、國際經濟與金融形勢風險叠加的當下,西方政經領袖們原本希望借助G20戛納峰會向全球釋放歐債危機的風險,未料新興經濟體國家根本不買賬,以至於峰會落幕之後拯救歐元體系危機依然是昔日充滿金融優越感的歐洲經典資本主義國家的心頭重負。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稱,從基本面來看,只要歐洲願意勒緊褲帶,它依然擁有足夠的綜合經濟力量來避免歐元體系的崩潰。今日歐洲的確很危險,但遠未黔驢技窮。因此,即便希臘最終走向債務違約,即便歐陸第三大經濟體的意大利也守不住,由此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肯定會大大超過雷曼兄弟破產時的狀況,但歐洲花了300多年建成的金融體系屆時就會瞬時蒸發嗎?不太可能!被歐美寄予厚望的俄羅斯和巴西等國也曾遭遇過金融危機,其對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的破壞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今日的希臘等國,但這些國家不也都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慢慢恢復過來了嗎?當然也得承認,拯救歐元遇到的最大麻煩是:動員能力日漸衰弱的歐洲政治領袖更多時候會被早已習慣了“金融化生存”和“高福利享受”的選民情緒所綁架,不敢祭出有效但會觸及民眾既有福利水平的緊縮經濟政策。

  文章認為,危機當頭,全球的確需要有關負責任大國發揮“穩定器”的作用,更呼喚一場跨產業革命的到來,以引領世界經濟走出低迷。但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早已被扭曲的美歐財富觀念與經濟發展路徑。

  從經濟哲學的角度來看,1825年以來的每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都可歸結為資本家的貪婪與資本的掠奪本性。自從300餘年前,威廉•配第提出“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以來,財富觀念和財富模式一直為歐美所定義。在工業化初期,80%的財富來源於勞動和土地,勞動和自然物質共同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而勞動者的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資本的重要性在於為勞動創造條件。但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當虛擬經濟大行其道時,世界財富觀念更演變成對金融資產的追逐。實體經濟和貨幣、股票以及債券共同構成了財富的四大生態。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財富增值中的作用被無限放大。尤其是最近十年來,在以美元為中心、其他西方貨幣為重要支撐的支付體系下,在金融創新的號角鼓舞下,傳統工業由於邊際利潤率日益遞減越來越成為市場的棄兒;即便是高科技產業,也由於其高投入、高風險而使得部分工業資本家逐漸失去了興趣。極度繁榮的美歐金融業,在締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繁殖速度的同時,也把本應是經濟發展最扎實根基的實體經濟擠到了一邊。虛擬經濟的極度膨脹,嚴重扭曲了世界財富的增長路徑,埋下了全球性經濟與金融危機的種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