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史景遷:中國近代史課本不該從屈辱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11-12-11 10:30:03  


 
學術生涯為了更好理解中國 

  時代周報:你認為兩種不同文化、文明的國度之間要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溝通的話,在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障礙和困難在哪里?

  史景遷:我一生的工作都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我出生在英格蘭,在美國學習中文,後來又到澳大利亞去學習更高級的中文,之後到台灣進修。上個世紀70年代初我來到了大陸,在那之前我還去過香港研究。

  我研究了20多年的中國語言以及歷史,我發現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和複雜的實體。我們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在我的美國大學教學生涯中,發現阻礙兩種文化理解的最大問題就是對社會多元性的理解和認同,中國是一個地理上非常複雜的國家,其複雜性和不均衡性比歐美表現得更為強烈。

  在美國,懂中文的人不多,如果要研究中國的問題—比如,中國的國土安全問題—就要考慮到中國作為一個多因素構成的巨大實體的複雜性,以及它和美國之間的差異所在。我在西方教中文、中國歷史文化的時候,發現中國人編的課本有一個缺陷,就是當他們講述中國近代歷史的時候,總是從19世紀中國受的屈辱和侵略開始切入。40年前我在開始教授中國歷史時就覺得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從十七八世紀的中國開始研究。因為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表現出一種更自信的姿態。我們應該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國在明朝之前的這種蓬勃發展和增長。在這些因素的基礎上,怎樣導致了中國在19世紀末的衰落,我想這可能是更好的一種研究方法。

  時代周報:像你一樣,這幾年,很多研究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學者都在中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為什麼外國學者研究中國歷史反而能獲得更多的關注?

  史景遷: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歷史的研究可以從多個視角進行,我並不是要在這裡批評中國的研究者或是讀者,也許他們對外國學者的研究更有興趣,只是因為這些研究給了他們全新的視角,讓他們能從一個與以往不同的角度來解析同樣一種現場。

  我最初的歷史研究由英國、歐洲史開始,後來才對中國歷史有了興趣。如果說我的作品在中國引起了很大反響的話,首先要歸功於中國的翻譯。是中國學者的翻譯才使得我的作品可以被介紹到中國,還有中國歷史學家做的許多工作。中國的歷史是源遠流長的。前段時間我和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郭廷以的孫子會面,當時覺得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簡直是和過去的一部分,和一部活的歷史書會面。

  我整個學術生涯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我的理解還只是像管中窺豹一樣少,我的研究主要是在康雍乾階段,因為我覺得這個時期的中國還面對著很多問題,包括內政外交、權力分配等方面,這是當時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複雜問題。我的另一個興趣所在是民國早期,清朝滅亡之後,因為當時的中國面對許多不同的可能性,我們都知道中國最後選擇了哪條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