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宏觀調控不能解決經濟結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12-24 09:14:14  


 
  但遺憾的是,我們有關部門沒有理解經濟結構問題的實質,把經濟結構問題視為“生產技術”相對落後的問題,所以總是強調“產業升級”,把解決問題的重點放在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技術突破、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等方面,在這方面國家投入巨額的科研經費,高校、科研院所也相應地做了無數的課題研究,花了不少納稅人的錢。但是這些研究沒有什麼效果,也不可能會有什麼效果,因為他們犯了一個認識論上的根本錯誤:技術越先進的結構,就是好的結構。而如我們前面已經指出的,判斷經濟結構好壞的,不是技術水平高低,而是能否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是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發現的,經濟結構也就是企業家行動的產物,它的合理水平不可能由技術水平確定,人為地改變一個社會的技術結構也是危險的,它可能使消費者本來該得到的滿足得不到滿足,而在另外一些領域卻大量地浪費資源,這方面,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最近世界範圍內新能源投資的普遍過剩,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各國政府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手段,給生產企業大量補貼,最終導致這一領域的生產過剩。這很有諷刺意味,因為政府推動新能源的動機是優化經濟結構,而其結果卻是惡化了經濟結構。

  我們比較這兩個不同意義上的經濟結構問題,想說明的是,不能把後者看做是經濟結構問題,換句話說,真正的經濟結構問題不是“技術”水平高低的問題,而是政府幹預導致不同生產階段構成的生產結構與潛在需求不一致。在我們不能把沒有幹預情況下的生產結構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宏觀調控總催生新問題

  在這一次歐債危機中,政府沒有像上次應對美國次級債引起的危機一樣,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而是採取了比較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對房地產繼續實施限購等行政調控手段。這說明政府意識到了上次幹預產生的經濟結構問題,這是好事。在一個相對偏緊的環境中,虛假的利潤機會相對較少,這也會促使企業家去發現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這對改善經濟結構也是有利的。

  但是,上次宏觀調控產生的經濟結構問題,這次用另外一種不同的宏觀調控手段就能解決嗎?我們認為不能。宏觀調控的效應往往是這樣,解決了一個問題的同時,就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比如2008年的經濟刺激政策避免了暫時的衰退,但產生了通脹,同樣地,最近這一次為抑制通脹,應對歐債危機而採取的措施也會產生另外的問題,至於這些問題究竟是什麼,以及它們的嚴重程度現在都是無法預測的。另外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不同的宏觀調控的政策目標之間是相互打架的,比如一方面要保增長,另一方面要抑制通脹,相互衝突的目標大大地降低了使用宏觀調控的手段解決經濟結構問題的可能性。如不能用宏觀調控的辦法,那麼該用什麼辦法呢?答案是通過制度變革,徹底消除政府幹預經濟結構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