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朝制裁,該不該存在?

http://www.CRNTT.com   2012-01-03 09:43:23  


 
  對專制國家,制裁很難達到效力

  其實制裁的邏輯,在於惡化該國的經濟狀況,從而激化國內矛盾,這種情況下,流氓政府或者會迫於民眾壓力而下台,或者會被反對派揭竿而起推翻。但這一套邏輯,其實只對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化的國家,或者有民主框架的國家才適用,但在不存在反對黨,政府掌握一切資源的國家,這種制裁只能進一步激發民族主義和加強整個社會對政府的依附性。以美國制裁的實際情況來說,即使在存在議會和反對勢力的國家,制裁也常常使得政府中的親美派失去話語空間,產生和制裁目的相反的效果。

  此外,制裁的受害者從來就是最無辜的平民,以朝鮮的情況為例,雖然老百姓得不到糧食配給,但黨政軍警幹部都能收到。韓國援助的大米很多,但都被商人和幹部私吞。甚至有朝鮮居民暴料,韓國送給朝鮮兒童作衣服用的布料,都被金正日的妹妹——朝鮮勞動黨輕工業部長金敬姬指示幹部變賣了。相對於以前,現在朝鮮確實也“開放”了許多,朝鮮新興富豪湧現。權貴經濟、地下經濟已經跨越在集市買賣生活用品的初步階段,在全國各地催生大批新興富豪,其迅猛的發展勢頭讓人瞠目結舌。

  ■ 經濟制裁:無能的力量

  聯合國制裁是“更好的制裁”嗎

  聯合國制裁比單個國家發起的制裁更謹慎也更全面,但效果卻和單邊制裁一樣差,自聯合國於1945年在其憲章中把經濟制裁用作維持全球秩序的手段以來,聯合國前後總共14次使用經濟制裁(自1990年以來使用了12次),聯合國發起的制裁意味著一個國家成為國際公敵,其進出口的每一個方面實際上都受到扼制。然而即使這樣的制裁,也沒有達到所期望的效果,聯合國14次經濟制裁最好的結果也只不過是把制裁對象重新拉回談判桌。而這種制裁的人道主義成本巨大,由於經濟聯繫被切斷,被制裁國家往往陷入貧窮和混亂,根據相關統計,海灣戰爭後對伊拉克的聯合國制裁計劃實行以來,大約50萬5歲以下的伊拉克兒童因制裁而死亡。

  制裁實際上是逃避問題

  打擊獨裁者心態固然可敬,但如果“良心安寧”的代價卻使專制者更專制,弱者更無助,最後的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制裁的可悲現實往往是,西方憤青動動嘴皮子就獲得道德優越感了,而被制裁國的工人卻因為工廠失去訂單而丟掉工作。其實在動武和沉默之外,政治對話、貿易交流往往是比經濟制裁更有效的促進變革方式。對話可以避免專制者“狗急跳牆”,而貿易則能帶來經濟發展。眾多研究表明,經濟發展才是培養內生的自由化、民主化力量的根本動力。


  結語:就像脫口秀說的:健康的秘訣是保持體重,專制的秘訣是保持貧窮。難道一個富裕的朝鮮會比一個貧窮的朝鮮更不安全?

  (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2年1月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