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際環境在變 中國外交表現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12-01-24 00:11:48  


 
  中國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有新表現

  2011年國際環境中,對中國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都有新表現。特別是,對中國不利的因素還有較集中的新表現,因而引起普遍關注,甚至疑慮。關注是必然的,而疑慮則是沒有根據的。主要是,對於2011年的中國國際環境及其變化,有全面、冷靜、客觀的判斷。

  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變化,是2011年中國國際環境變化的主體。2010年年底,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儘管這一變化的必然發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但一旦發生,在國際社會仍然引起了震撼。實際上,2007年以來,中國GDP總量的世界排名每年都是提升一位,直到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說,引起國際社會震撼的,不僅是中國GDP總量,而是由此顯示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帶動者。儘管2010年中國人均GDP僅為世界第一百零五位,但國際社會只重視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位這一事實。正是因為這一事實,2011年中國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這是中國國際環境最重要、最深刻的變化,給中國國際環境帶來了全面的重大影響,導致了對中國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新表現。首先,對中國有利的因素主要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增強,包括: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各自與中國的合作、對中國的借重等等。其次,對中國不利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和限制有所增加,包括:“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責任論”等,在國際社會再度泛起;一些國家與中國的糾紛、摩擦有增多的趨勢;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畏懼、戒備加強等等。

  中美關係歷來是中國國際環境的重點內容,而中美關係的重大改變,則是直接導致中國國際環境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中,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其中既有有利於中國的變化,也有不利於中國的變化。對中國有利的變化主要是,2011年美國對中國的借重明顯增強,因而對中國和中美關係更加重視,包括:美國更加積極地爭取得到中國財政支持;美國希望和中國有更廣泛、更有效的經濟合作;美國繼續希望在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問題上得到中國的配合和支持,等等。其次,對中國不利的變化主要是,2011年,美國以“重返亞太”戰略為核心的對中國的牽制有明顯地增強,包括:開始積極構建美國主導的亞太經濟、安全合作機制,例如TPP;加強或建立與亞太國家的雙邊政治、安全合作,不僅涉及傳統的盟國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等,而且涉及歷來雙邊關係緊張的越南、緬甸等國;美國比較明顯地進行亞太地區軍事部署調整,提出“空海一體戰”軍事戰略等等。中美關係對中國有利或不利的變化,在2011年都客觀存在,但實際上人們更關注那些對中國不利的變化。所以,越來越多人認為,2011年中美關係趨於惡化,並且對中國的國際環境帶來全面的不利影響,例如直接導致了中國周邊環境的惡化。但全面、冷靜的分析表明,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2011年的中美關係及其變化中,有利於中國和不利於中國的部分都存在,甚至不利於中國的變化還更明顯,但這並沒有,也不可能導致中美關係的全面惡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