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秦輝:緬甸拒中國建壩之惑(上、中)

http://www.CRNTT.com   2012-02-20 11:51:27  


 
關於緬北和克欽地區的“內政” 

  這裡顯然涉及到一些在我們這裡的語境中至今無解的問題,即“主權”是否高於“人權”?“主權”是否只能或只應該由統治者來代表?政府意志是否等於國民意志?與一個獨裁政府達成交易去做該國國民普遍反對的事,就是“不干涉內政”嗎?但是,筆者認為在這裡可以越過這些敏感問題,因為密鬆電站所在的克欽地區情況是有它的特殊性的。 

  這是因為包括克欽邦在內的緬北地區的現狀實際上是與幾十年來我國政府在這裡的強大影響密切相關的。 

  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孟族、撣族和緬族都曾在今緬甸版圖內建立過相對強大的王國,但沒有哪個王國曾經直接管理過今天緬北的所有地區,尤其是克欽地區。當然南邊這些王國與北邊中國的元明清等朝勢力的影響都曾達到過這裡的許多地方,今天基於不同國家立場對誰的影響更強可能會見仁見智,實際上在不同時代這種影響也是不斷進退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當近代意義上的國際關係開始在中緬之間形成時,緬甸已是英國的殖民地。真正把控制延伸到緬北並與中國發生矛盾的是英國人,而且英國殖民勢力處於擴張期,相應的就是中國勢力的退縮。然而中國與親中國的當地土著一直在反抗,邊界的劃分也長期未定。1914年英國以印緬共同宗主的身份提出了“麥克馬洪線”,這條線的中印段現在基本上是中印東段實際控制線,但我國並未承認。而中緬段在1960年實際上成為中緬兩國正式劃定的北段國界以前,中國也是不承認的,當時中國主張的是更靠外的一條界線,包括了歷史上曾是中國屬地的一些地區,今天的密鬆恰好就在這條界線上。 

  當然在抗戰以前由於國力孱弱,當時的中國政府實際無力控制這片地區,因此如今有人譏為“地圖開疆”。但是當時英國人對今緬甸境內各族實行嚴格的分而治之,不允許緬族、哪怕是臣屬於英國的緬族勢力進入,所以那時這些地區的克欽等民族受英國影響固然很大(克欽人使用拉丁字母克欽文,並絕大多數信基督教,英文教育比緬文教育發達,至今不少地方懂英文的克欽人還比懂緬文的多),受中國影響,甚至受撣人影響(克欽與撣歷史上就有混居現象,英治時對緬人進入克欽地區極力排斥,對撣人則相對寬鬆,今天這裡的撣語地名很多就體現了這類歷史因素)也很可觀,但是緬族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 

  中緬先後捲入的抗日戰爭又帶來了新變化。一方面在抗戰前期英國置身事外,中國卻因沿海被封鎖,嚴重依賴緬甸國際通道,被迫接受英國要挾,未經邊界談判就臨時通過換文承認了英國控制的既成事實,從而有了所謂“1941年線”(主要涉及撣邦北界)的說法。另一方面抗戰後期英美捲入,日本侵占緬甸,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以蔣介石為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為參謀長、而英國人參與甚少的“中印緬戰區”成立,緬北控制權因而經歷了劇烈的變化。1942年中美中英宣布廢除以往的不平等舊約,簽訂平等新條約,其中的中英新約並未肯定“1941年線”,“邊界未定”成為公認的事實。而在實際控制方面,中國遠征軍不僅在戰時一度控制了大部分爭議地區,而且由於果敢漢族土司宣布內附,重慶政府予以接受和正式委任,中國軍隊進入佤邦,以及1946年中國軍隊為修建第二中印公路(又稱新中印公路,即今騰密公路)留駐密支那及克欽地區等情勢,抗戰後中國對這些地區仍保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乃至控制力。儘管國民黨政府後來忙於打內戰,並未積極擴大這種控制力,但把這個時期的狀況仍然譏為與抗戰前一樣的“地圖開疆”,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這個時期的許多爭議地區不僅在中國地圖上劃在中國一側,而且實際上也控制在中國人和認同中國的勢力手裡。 

  而英國勢力在抗戰後雖然重返緬北一些地區,但卻遠遠未能恢復戰前舊觀。一是戰前舊觀本來就沒能通過條約獲得法理支持。二是不僅很多地方仍有中國軍隊留駐,另一些地方也在戰時亂局中為地方民族勢力(包括親中的和不親中但也不附英的勢力)控制。加上戰後不久緬甸就於1947年獨立,英國倉促退出緬甸,其在緬北控制的一些地方也未能完成移交,更何談其他地區了。 

  不僅英國在殖民時期搞分而治之阻止緬族勢力進入這些地區,導致當地與緬族的傳統關係本來就弱於與英、中的關係,戰時的多數時段由於當地民族追隨中英兩國抗日,克欽人軍隊尤其在抗日中立下赫赫戰功,而緬族的民族主義者卻在很長一段時期錯估形勢,企圖通過聯日反英爭取獨立,因此受到日本利用,不但站在了中英的對立面,而且也和與中英同舟共濟的克欽等緬北民族加深了對立。儘管日本戰敗前夕以昂山將軍為代表的緬族民族主義者終於認清形勢舉兵反正,避免了像印度的鮑斯勢力那樣在戰後被淘汰出局,得以保留了戰後緬族代言人的資格,並且在戰後的反英鬥爭中與同樣爭取自立的緬北少數民族有了聯合的可能,但是歷史的陰影終難消除,緬族想要繼承英國人在緬北的勢力並非易事,何況這種勢力在抗戰中也已大幅削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