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有必要重新審視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2-06-09 08:37:12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今年以來呈加速之勢。無論是匯豐銀行在倫敦發行首批人民幣債券,開啟中國香港地區之外的“西方離岸中心”,還是世行與央行簽訂代理協議,並委托央行代理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再或是中日貨幣直通車,無不表明人民幣已越來越被世界所接受,開始“借船出海”。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歸根結底,信用貨幣的國際化需要有資源支撐,就此而言,人民幣國際化也許還缺少更重要的功能——資源、能源計價功能。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已近10%,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結算貨幣的職能初步得到體現。但在沒有中資企業參與的國際貿易結算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仍相當低。人民幣要成為美元那樣被第三方國家普遍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在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占據相應份額,未來還面臨更艱巨的任務,更長期的挑戰。

  文章稱,當下有種典型的觀點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應從邊境貿易到一般貿易中履行結算功能開始,並在國際貿易積累到相當的規模、國內金融市場也相對完善、人民幣自由兌換即將完成時,才可能真正擴展到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借貸和投資貨幣、進而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因此,諸如邊貿結算協定、貨幣互換協議、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離岸市場融資、在岸金融市場開放等步驟,都是圍繞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來做的。但問題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否只有跨境貿易結算加發展離岸市場這一條路?

  一般而言,衡量國際貨幣地位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其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根據IMF的數據,截至2011年三季度,美元仍占全球外匯儲備的60%以上,其次為歐元、英鎊、日元等,而人民幣僅被個別國家接受為儲備貨幣。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進一步顯示,在信用證結算中,目前,儘管人民幣已取代日元成為第三大信用證結算貨幣,但對比來看,美元占比84%,歐元占據7%,人民幣僅僅占據1.9%。

  事實上,貨幣既是一種價值符號,也是一種價值和財富獲取的手段。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甚至關鍵貨幣,通常遵循“計價結算貨幣—儲備貨幣—錨貨幣”的基本路徑,而與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的計價和結算綁定權往往是貨幣崛起的起點。從19世紀的“煤炭-英鎊”體系,到20世紀的“石油—美元”體系,其中都演繹了一條國際主權貨幣在能源貿易中的崛起路徑。

  縱觀貨幣發展史,中國必須建立以人民幣為參照的定價體系,這將是人民幣主權貨幣在國際能源貿易中崛起的新路徑,也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鈎後,歐佩克國家想擺脫石油美元計價機制,但美國在20 世紀 70 年代和沙特阿拉伯簽訂了所謂的“不可動搖的協議”:沙特同意繼續將美元作為出口石油唯一的定價貨幣。由於沙特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因此歐佩克其他成員國也接受了這一協議。從此美元與石油“掛鈎”,一舉奠定了美元在國際石油交易計價貨幣中的壟斷地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