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京專家: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不可阻擋

http://www.CRNTT.com   2012-07-15 00:18:15  


 
         中美戰略互信的基本建立

  戰略互信是指,在任何兩個國家的雙邊關係中,一國在對另一國戰略意圖判斷的基礎上對其的信任感,包括對方不會對自己構成戰略威脅,以及對方願意和可能與自己進行合作。顯然,戰略互信是任何兩個國家得以實現戰略合作的前提,而對於中美這兩個存在重大差異的大國的合作尤為重要。實際上,中美合作持續加強的過程,就是中美戰略互信建立與深化的過程。需要重視的是,隨世界和中美兩國自身的發展變化,中美戰略互信的內涵正在發生重要變化,並且可能引起中美戰略互信性質的改變。

  中美關係正常化、中美建交,特別是建交後三十多年中美合作持續、較快地加強,充分顯示了中美戰略互信的存在,及其對中美合作重大的前提性影響。從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開始啟動,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近四十年中,儘管中美戰略互信的內涵不斷有所變化,但從總體上看,這近四十年中的中美戰略互信集中表現於,中美兩國對於對方願意也可以與自己在一系列重大的戰略性問題上合作,有著肯定的判斷,並且在實際的中美合作發展進程中,不斷鞏固了這一判斷。這是近四十年期間中美戰略互信得以建立的基礎。另一方面由於在這一期間,中美的綜合實力對比始終保持明顯的“美強中弱”態勢,所以雖然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不斷有人宣揚“中國威脅論”,而且美國政府從未完全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動作,但這一期間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重要的文件表明,美國政府實際上並未視中國為重大的戰略威脅;至於中國方面,儘管一直遭受美國的遏制,但基於對和平、發展、合作成為世界潮流的戰略判斷,基於對自己綜合實力持續較快增長的信心,也基於對中美合作符合兩國利益的信念,儘管對美國的遏制不滿並有所反制,但並沒有視美國為對自己的嚴重戰略威脅。所以,可以認為這近四十年期間的中美戰略互信,以中美需要、願意而且可以不斷加強合作為主要內涵。

  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美戰略互信的內涵發生了明顯改變。主要是,金融危機把美國的嚴重困難和明顯弱點,清楚地暴露出來,而與此同時,中國綜合國力的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和作用的進一步提高,在嚴重的危機中顯得更為突出。所以,儘管綜合國力對比“美強中弱”的態勢沒有變,但對比的消長變化卻出現了明顯有利於中國的重要趨勢,並且可能較長期保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