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須創造新的制度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2-07-25 08:33:36  


 
  文章指出,從長周期視角來看,未來中國經濟能夠保持較高潛在增長水平的關鍵在於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實現流程改進、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目前,由於受到體制的抑制,如壟斷、管制等,政府幾乎掌控了所有支持經濟增長的要素(土地、稅收、環保、礦權、准入等),而現實經濟中,政府主導和政府經濟活動的擴張往往會天然地阻礙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因此,未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根源還在於務實深化相關領域的改革創新。

  當前中國金融宏觀調控的方式、手段還很不健全,市場化的調控機制還沒有形成。央行在調整貨幣政策時,價格型工具發揮作用的空間還很不充分,利率作為價格信號,理應在社會資金配置中發揮杠杆作用,但很顯然這種傳導機制還很不順暢。這導致金融調控過於依賴數量型工具,直接後果是貨幣政策寬鬆時,大量貨幣從央行釋放出去,而利率水平又被壓在低位,這時,大量資金一定被吸引到政府主導融資平台、國有大型企業、房地產等領域,事前期望的服務中小企業、戰略新興產業的想法被動落空,事與願違。在穩定宏觀經濟增長的同時,央行最近高密度的兩次非對稱利率調整,表明中國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一改往日“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不過目前的程度顯然不夠,還需要繼續推進。

  另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相對滯後,甚至已經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羈絆。我們時常感覺政府這只手不僅閑不住,而且越伸越長。在政府相對比較強勢的領域,民間資本的經營成本就會被推高,市場化程度相應被降低。事實表明,政府主導的投資不僅會帶來投資效率低下、擠出民間資本,還會導致金融風險劇增。因此,未來政府的管理職能應切實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嚴格行政邊界和權力邊界。只要是具有商業可持續性的投資項目都要盡量通過招投標等方式讓民間資本來做,應當抓住經濟的回落的機會,加緊改革社會經濟生活隸屬於行政權力的舊體制,以市場主體的自主活動取代行政權力對經濟活動的管理體制,使整個市場上形成更為充分的競爭格局,進而提高效益。

  當然,要創造這個“制度紅利”,政府需要有點壯士斷腕的勇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