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郭震遠:國家認同缺失 影響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2-08-31 00:18:00  


 
  如前所述,台灣民眾身份認定去中國化的加強、兩岸國家認同缺失的明顯擴大,與兩岸經濟合作、人員交流的大發展,以及兩岸強烈的文化認同,同時存在、同步發展。這一明顯有悖於常理的現象,充分表明了,過去近三十年中的台灣執政者,特別是李登輝、陳水扁二人,在島內鼓吹“台獨史觀”、宣揚“台灣主體意識”,大肆推進“去中國化”,所造成的嚴重惡果。但是,有悖常理的現象發生,卻也表明這種現象是完全可能改變的。可以肯定地說,兩岸經濟合作、人員交流的大發展持續保持,對於台灣民眾的身份認定和兩岸的國家認同,必將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而兩岸強烈的文化認同,則必將對此產生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當然,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台灣執政者的理念和行動,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影響因素。他們必須真正以台灣民眾的福祉為重,必須清醒認識由地緣和歷史因素決定的,大陸對台灣不可抗拒、更無法否認的重大影響。

  馬英九及其後的國民黨執政者,必須消除對於被扣上“不愛台灣”、“賣台”帽子的畏懼心態,堅決撥亂反正,把被“台獨”勢力顛倒了的台灣歷史再顛倒過來;不僅積極地推進兩岸經濟合作、人員交流,而且理直氣壯地開展兩岸政治對話、政治談判。只有這樣才能確立自己既在台灣歷史上,也在中國歷史上的正面定位。

  未來民進黨希望執政者,也必須徹底摒棄通過鼓吹“台獨”執政的幻想,改變僅宣揚兩岸和平和交流就可以改善與大陸關係的期待;必須認識到,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固然沒有歷史的“舊恨”,但卻有著民進黨堅持“台獨”立場,推進分裂路線的“新仇”。所以,民進黨必須對“台獨”的理念、立場和行動,徹底改弦更張,才可能有自己的前途。

  儘管肯定還會有很多曲折、反復,但完全可以樂觀地預料,台灣民眾身份認定的“重新中國化”、兩岸國家認同的共同化必將實現,這是歷史與地緣因素決定的,是兩岸經濟合作、人員交流大發展的必然結果。

  作者是《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